工研院舉行「生成式AI驅動科技產業創新與機遇系列研討會」,19日下午場邀請專家介紹高速傳輸電路板、體驗升級顯示器、下世代散熱系統、內嵌AI智能感測器以及特用規格被動元件等關鍵電子零組件趨勢,圖左起為工研院產科國際所陳昱橙研究員、蕭睿中研究員、張淵崧研究員、羅宗惠經理、工研院電光系統所彭奐森博士、工研院產科國際所張宏毅研究員。
工研院舉辦為期兩天「生成式AI驅動科技產業創新與機遇系列研討會」,今(19)日下午登場的是「生成式AI引爆電子零組件新商機」場次。本場次除了聚焦於趨勢與展望外,並介紹於高速傳輸電路板、體驗升級顯示器、下世代散熱系統、內嵌AI智能感測器以及特用規格被動元件等關鍵電子零組件,以AI終端產品興起後對其所產生的影響與商機為切入點,深入分析技術變革、新興應用以及產品發展方向,並以台灣產業為出發點探討潛在商機。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經理羅宗惠進行開場引言,指出電子零組件產業歷經近二年的低迷後,總算擺脫衰退,整體來說縱使上半年表現不算突出,但基於AI需求所帶動的效益已逐步發酵至零組件產業,並即將於下半年開始顯著貢獻營收,預期台灣電子零組件相關供應鏈將成為最直接的受惠者。而AI為電子零組件所帶來的助益將不僅止於2024年,不論是運算力、訊號傳輸介面、功率元件、散熱元件等,甚至節能技術都將隨著系統面的升級,於未來幾年有很好發揮的舞台,換言之,未來數年將展開AI新世代,為台灣電子零組件迎來大好機會。
體驗升級:AI-enabled顯示產業影響初探/ 張宏毅分析師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分析師張宏毅進行「體驗升級:AI-enabled顯示產業影響初探」專題演講,分析AI浪潮之下對於顯示面板的影響,主要可歸納成三個層面: 一、導入AI技術使面板的顯示效果優化; 二、隨著產品AI運算的增加,將使產品的整體能耗也隨之上升,進而影響續航力,也促使對面板能耗表現的要求更嚴苛; 三、生成式AI將使人機互動由GUI慢慢走向NLUI,並推動做為人機互動主要介面的面板需求產生變化。此外,預期整體顯示產業也將重回成長趨勢,預計2024年全球顯示器產業產值為1,171億美元,年成長8.9%。
智能感測:AI帶動感測器轉型與應用探索/陳昱橙分析師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分析師陳昱橙進行「智能感測:AI帶動感測器轉型與應用探索」專題演講,指出在過往兩年的時間,受通貨膨脹、地緣政治、高失業率及庫存壓力等多重不利因素的影響之下,全球感測器產業營收持續下滑,經歷了前所未見的衰退期。然而,隨著2024年全球逐漸復甦,以及終端庫存水位回歸健康,預計全球市場將有4.6%的正成長。近期AI的快速發展,加速AIoT生態系的建構,並且大幅提升感測器在智慧裝置中的角色和重要性,而感測器廠商也正積極開發搭載AI運算的感測器,除了使終端裝置更加智能,還創造了更多新型態的應用,如消費者屬性分析、運動姿勢偵測學習、高精準度有毒氣體測量等。
高速傳輸:AI浪潮下的台灣PCB趨勢解析/張淵菘分析師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分析師張淵菘進行「高速傳輸:AI浪潮下的台灣PCB趨勢解析」專題演講,指出隨著AI從雲端邁向邊緣運算,「萬物皆AI」的時代逐漸來臨。臺灣受惠於AI議題的推動,相關供應鏈需求強勁,產業發展前景樂觀。從硬體角度來看,影響AI技術發展的三大關鍵要素為運算、傳輸和散熱,對應的PCB關鍵要素包括ABF載板、高多層PCB以及高頻高速PCB材料等。此外,玻璃基板和矽光子應用也逐漸受到關注,有望成為新一代AI硬體解決方案。AI伺服器需求帶動高階PCB產品的需求增長,加上AI應用持續向終端擴散,預計將成為推動臺灣PCB產業成長的主要動力,2024年成長率預估達7.0%。
特規當道:AI開拓被動元件產業新篇章/蕭睿中分析師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分析師蕭睿中在「特規當道:AI開拓被動元件產業新篇章」專題演講中,分析被動元件的市場前景趨勢。他指出,當面臨全球景氣循環下行,被動元件產業已歷經兩年的衰退週期,然而2024年上半年消費性電子終端產品市場需求不算突出,復甦力道有限,被動元件產業的成長動能正轉移至新興應用,尤其是AI。隨著各項AI終端裝置應用的興起,被動元件將可望受惠AI所帶來的動能,AI的高效運算、高速傳輸需求將會驅使高階特規被動元件的需求, 2023年處於相對低基期的被動元件產業,展望2024年將隨着AI伺服器與各項AI終端應用的興起,翻轉被動元件產業重回成長之軌道,預估2024年臺灣被動元件產業產值有望回到新臺幣2,400億元的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