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不冷,春日冷,一日四季,五月桐花冬月開,氣候異變、病毒層出不窮……已從「未來」成為「到來」!

產業經營環境正面臨劇烈挑戰,政治方面,全球化與反全球化的拉扯,美中關係的變化,數位化擴大民主參與管道,協助政策治理,資訊操弄影響與資訊戰的挑戰升高等;經濟環境則面臨短鏈供應,企業數位轉型加速,工作型態的改變連帶影響勞動技能的需求,新興市場持續融合,極端氣候影響,水資源、能源和糧食問題擴大,電子廢棄物塑料汙染,環境議題更加嚴重;社會上則趨向高齡長壽社會,勞動力不足,跨國移民增加,傳染病改變社交距離貧富差距增大,巨型城市增加,慢性病與心理疾病成為社會常態;科技方面,量子科技應用持續發展,次世代半導體/兆赫波技術突破,萬物聯網與智慧人機介面、監管體系完善,擴大AI商用,資安問題更形嚴重,潔淨技術創新提早實現碳中和,糧食問題……。

隨著全球面臨的問題日益複雜,從氣候變遷到疫情爆發,從能源危機到資訊安全,每一項挑戰都迫切需要創新的解決方案。在充滿變數與挑戰的時代,科技不再只是生活便利的工具,而是攸關未來生存與發展的關鍵。

在這樣的關鍵時刻,工研院於春節前發表了「2035技術策略與藍圖」,聚焦智慧生活、健康樂活、永續環境、韌性社會等四大應用領域的研發方向,並發展智慧化致能技術,以促成應用領域。不僅為台灣乃至全球的科技發展指明了方向,也為產業提升競爭力描繪出一條清晰可行的道路。

眾所周知,在台灣經濟成長過程中,工研院歷年來都扮演產業所需的關鍵角色,院長劉文雄於發表會上表示,從事市場導向研發的工研院,擘畫的這份「2035 技術策略與藍圖」,將繼續以科技創新引領台灣及產業邁向永續榮景。

工研院的這份藍圖不單是對未來技術趨勢的預測,更是一份行動指南,涵蓋了從智慧製造、綠能技術、生物醫藥到資訊安全等多個問題已然浮在眼前、需求迫在眉睫的關鍵領域,透過推動這些領域的研究與開發,不僅意圖解決當前面臨的挑戰,更為長遠未來布局,期盼為全球面臨的挑戰貢獻智慧和解決方案。

這期封面故事即以此作專題報導,邀請工研院與科技讀者進一步來談談展望未來的發展藍圖策略,如何洞見台灣未來的發展,以及近期可期之亮點技術。

 

科技研發,定錨10年後的未來

你能想像10年後的生活樣貌嗎?有句話「數十年如一日」,在過去生產技術進展極緩,生活、工

作的狀態可能一輩子一望到底,容易預測;然而身處科技飛速進展的時代,幾乎年年都有帶動全

球產業、引動全人類生活變化的技術出現,進展一日千里,要從何想像未來生活?工研院透過大

大小小上百場的討論交流,邀請不同背景的人才加入,一同發想10年後的樣貌,提出了「2035技

術策略與藍圖」。

工研院企畫與研發處處長周大鑫透露,其實這些瞄向未來的技術已經出現了,也將逐一落地應用。

10年後的生活

早晨醒來,一睜眼就可以看到當天的行程資訊,不再需要動手滑手機點出行事曆。

洗漱之後,享用無人機送來的早餐。

出門時,自駕車已經停在門口;坐上車,先叫出多功能自煮機介面,設定好晚餐的菜色,然後AI助理熟悉的身影忽然冒出,坐在身側,報告接下來要處理的工作事項,那是念念不忘的已逝家人,以AI技術「復活」;下車前就開完了一場跨國會議。

午後,工作告一段落,看看約有半小時的下午茶時間, 偷個閒,看看伴侶的旅遊行程玩到哪,可以凌空陪伴玩一會……。

上述有如電影般的情境,其實10年後可能就是你我的日常。工研院企劃與研發處處長周大鑫透露,其實這些技術已經出現了,也將逐一落地應用,例如人跟機器的互動,虛實空間現在還要戴AR、VR眼鏡,10年後,虛實的生活空間有相當程度的融合,自駕車、無人機的物流宅配……10年後應已臻成熟。

 

未來的擘畫藍圖為什麼是2035

2035年是什麼關鍵年分?周大鑫表示,工研院在2018年啟動規劃前一版——2030技術策略藍圖,當時考量的是以跨領域的應用,來思考未來十年技術的發展,以及衍生的應用,藉此為產業及早洞悉趨勢、提前布局。2023年工研院成立50周年之際,面對全球趨勢與環境的轉變,因此我們在原有的基礎上持續深化提出「2035技術策略與藍圖」,期加速產業前進動能,追求環境永續。

另一個考量是合適的時程,由於5年太短,因與當前發展的技術有太緊密的關聯性,亦被限制住,很難跳脫現況去突破創新;若是太久遠如20年,又太遙遠太發散,大家的想像可能很大落差,很難精準對焦;若要發展中長期的計畫,10年對工研院是個比較合適的時間點。10年,可以想像其前瞻、挑戰,整個社會會有較大的轉變,「這樣的時程,大家也比較容易凝聚出未來情境的共識」。以2023年為起點,往前推10年,抓個整數,定焦在2035年。

工研院以專業設計發想的方法論,從未來的情境去回推所需要的技術,來展開技術的研發,由此擘畫未來藍圖。

2035技術策略與藍圖

盤點台灣需求 定調4大科技應用方向

藍圖的選題嚴謹,從政治、經濟、社會、科技技術等的分析模式去看未來產業趨勢,從中去整理出台灣產業關注的點,包括數位科技與經濟、人口結構的改變、2050淨零排放等方向都是未來的趨勢,例如面對高齡社會,要考量醫療、未來發展賦能、健康狀況更好的健康餘命議題,從而減少社會負擔問題。

以上是2030年技術發展藍圖本來就有項目,未來對台灣更形重要;2035年的藍圖就在這個基礎上,加上韌性社會,如疫情、缺水、鐵路安全性……這背後的思考是「如果未來國際形勢遭遇巨大變動,科技能夠如何幫助台灣快速復原」,於是2035技術策略與藍圖定調「智慧生活」、「健康樂活」、「永續環境」、「韌性社會」4個應用領域的研發方向。

這4個應用領域的共通性是都需要一些技術基礎來支持,如人工智慧與資安、半導體晶片、通訊、智慧感測,「所以我們也透過智慧化致能技術,來支持4大應用領域的發展,厚植產業多元應用」。作為技術基礎,可支持、對應到不同的應用需求,例如生成式AI的核心技術是一樣的,對應到生醫或淨零領域,會因應各領域的需求稍作調整。

於「2035技術策略與藍圖」記者會發表的智慧移動新模式。

[ 智慧生活 ]

智慧移動新模式領先應用

智慧生活領域,虛實空間整合,滿足民眾生活需求與企業日常運作,發展軟硬整合創新智慧裝置與服務,包括智慧資訊裝置及自主移動系統,應用於複雜場域需求的感測融合統合的學習與決策軟硬體整合系統;具人工智慧能力的機器人流程自動化(IRPA)或智慧助手(Smart Assistant)或夥伴(Partner),以創新智慧生活服務系統。

由此打造智慧移動新模式,向國際展現台灣軟硬體實力。當車子不是車子,而是具備虛實互動功能的智慧座艙,駕駛方便透過前檔顯示器觀看交通資訊,直覺操控。目前的進展,已邁進桃園機場自駕接駁驗證階段,是台灣最高速自駕測試運行案,推動桃園機場成為全球第二自駕接駁機場;已與澳洲Transurban合作,推動首次自駕聯結車夜間高速公路運行;業已與日本公司合作開發考照情境AI模組,將自駕感知首次運用於駕訓班實車。

「車載擴增實境互動智慧窗」的開發,將車子視為具備虛實互動功能的智慧座艙,分別在國內外正如火如荼驗證與落地運行中。

[ 健康樂活 ]

共創智慧醫療和健康照護新產業生態

健康餘命,是人類對未來的普遍期待。工研院鏈結台灣ICT產業和醫療體系優勢,跨域共創「智慧醫療」和「健康照護」新產業生態,打入國際生醫市場價值鏈,發展從健康管理及預防、疾病診療到療後復健,都能做到無縫接軌的全人照護,協助台灣社會邁向成功老化。

健康樂活領域的發展有幾項重點,一是精準健康的創新服務,結合生活型態與健康風險評估的關懷服務、健康促進、精準賦能的預防解方;二是精準醫療產業生態系,打造符合臨床需求情境的數位診療、遠距醫療、再生醫療的多元服務方案;三為精準照護的智慧環境,打造提升老有所用和社會參與,滿足可選擇、能優化、有代償功能的新需求,是為高齡化社會的解方之一。

 

[ 永續X韌性 ]

打造共存共榮的社會與產業環境

永續環境領域,企盼借助科技創新打造永續未來,聚焦在「循環經濟」、「低碳製造」、「綠能系統與環境科技」三個面向,在化學材料產業永續轉型、電子及科技產業永續技術、生物科技產業永續製造、產品低碳化設計技術、節能與低碳生產技術、數位製造技術、農業低碳技術、低碳能源、能源效率、智慧電網與儲能、先進環境科技等重點項目上發展,以可永續再生的能源供應生產、消費與回收再利用端的能源需求,並將能源、資源耗用與對環境排放衝擊極小化,建立淨零永續社會與產業發展共存共榮的生態系。

韌性社會領域則聚焦在「基礎設施韌性」、「資源能源韌性」、「生產力韌性」三個面向,企望透過成熟技術組合和新興技術的研發,建構能強化社會面對突發風險及長期壓力因素進行預警、因應、備援與復原能力,發展韌性社會所需的技術應用方案,進而轉危機為商機。

於「2035技術策略與藍圖」記者會發表的「VOC-3R近全循環利用-PI膜綠色製程創新」。

短中長期的推進

10年藍圖擘畫之後,分短、中、長期推進。

| 短期2025

將技術做重點的示範或亮點案例分享,讓產業界關注到此重點項目,進而在產業界擴大,著重在短時間可以幫助產業界的部分;若正巧與政策結合,便可進行擴散與落實。

例如淨零排放,過去常見的作法是顧問公司幫忙估算碳排放量,但台灣大部分的企業屬於中小企業,不可能全賴人力,要如何讓所有企業都可落實?工研院運用數位化技術,建立永續碳管理平台,協助企業低碳製造與低碳設計,或是利用碳排放技術或資料放到網路,提供給產業界盤點使用,配合政府擴大盤點碳排放量的政策協助落實。

| 中期2030

希望將亮點技術開始擴散,設計一些機制,讓產業界可以擴大使用。

| 長期2035

開枝散葉,對產業產生具體的改變。

「VOC-3R近全循環利用-PI膜綠色製程創新」著眼在幫助廠商將工作溶劑自行回收純化再利用,將廢棄物資源化,由此落實低碳製程和循環經濟。

滾動修正藍圖 協助產業與社會永續發展

周大鑫指出,「2035技術策略與藍圖」的發展方向皆符合國家推動的政策,其中永續環境方面與政府推出的淨零政策方案相結合,做相關的研究規畫提供給國家政策引導,協助政府前瞻的方向;同時因應近年國內淨零需求,工研院研發相關技術,協助國內廠商將解決方案引進給國外供應商。

「2035技術策略與藍圖」訂出了發展的大方向,有鑒於全球產業發展趨勢變化之速,周大鑫表示,工研院每年還會持續滾動式更新、調整。未來也將持續深化跨領域合作,以技術研發解決與滿足產業經濟和社會永續發展的需求。

周大鑫:「2035技術策略與藍圖」的發展方向,皆符合國家推動的政策,每年還會持續滾動式更新,以對應全球產業發展趨勢變化之速。

 

 

摘自《科技生活雜誌》2024年春季號 242期 採訪、整理/編輯部 圖/黃國倉攝、工業技術研究院提供

 

延伸閱讀

【前瞻2035】創新科技瞄準未來 助產業邁向新高峰

【前瞻2035】為人類的全方位樂活 開拓新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