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竹立於1979年的新竹科學工業園區,蘊養了世界級大廠,成為全球知名且最完整的半導體產業聚落及專業分工,引領科技產業發展風騷近40年,也是台灣經濟的重要引擎,除了約15萬的園區工作人數之外,更間接創造了產業周邊或環境周遭民生百業許多就業機會,例如1個半導體產業工作帶來8個附加工作,竹科對台灣的貢獻有目共睹、眾所周知。
翻轉的挑戰
站在已高度成熟、在全球享有高知名度的科學區園區裡,面對全球飛速創新的競爭,要如何解決缺水、缺電、缺地、缺工及缺人才等5缺問題,如何建構讓廠商願意投資設廠的環境,如何營造人才願意留駐的氛圍,如何在強國大廠環伺下維持競爭力,如何讓老字號的園區翻新、持續榮景,對於竹科管理局長王永壯都是不小的挑戰。
作為台灣高科技產業引擎的竹科,負有台灣科技發展與經濟成長的使命,面對「日新日異」的全球科技產業戰場,及國際經濟環境的變動,轉型已迫在眉睫。上任2年來,他不斷思索,提出「以軟扶硬、翻轉竹科」的策略,響應政府連結未來、連結全球、連結在地的三大產業發展策略下,成立「台灣新竹科學園區產學訓協會」,積極鏈結產、學、研各界的能量。
與夥伴同行致遠
協會結合歷年來為竹科乃至產業界培育許多重要科技人才的交大等學術單位,由交大領航人張懋中校長擔任第一任協會理事長,在他理想的教育藍圖裡,為產業及台灣孕育什麼樣的未來人才?竹科發展的重要推手工研院,則是產業加速器,孵化出許多竹科知名大企業的同時,也努力產出高值化的創新科技研發成果,在竹科翻轉的關鍵時刻,又提供什麼樣的動能呢?
這一期封面故事我們走進新竹科技城,來看看這座兆元產值的老字號科學園區與「同行」的夥伴們如何思考對策,一同轉型、創新?又如何結合硬實力推進軟經濟,在全球戰局中力保贏家競爭優勢,一同「致遠」?
摘自《科技生活雜誌》2018年12月號 208期 文/許佩玟 圖/竹科管理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