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著力 開拓行銷通路
在持續增強農業實力下,花蓮縣府更著力在通路與行銷方面,積極拓展有機農產品多元行銷通路。在國際合作上,力促國際協商與貿易中央之作為;在國內市場上,推行有機農產品銷售相關輔導措施政策。
包含有機蔬菜日、有機米月、有機農夫市集、消費地農夫市集,農民直銷站,及超市設置「農民直銷站」櫃位提供小農有機農產品寄賣服務,輔導各鄉鎮農民團體契作收購有機米、有機蔬菜,以共同品牌銷售至都會區,補助農會整合有機農產品參加展售活動,推動線上網路商城等,如何將智能化導入農業並行銷,是接下來的發展重點。
花蓮的有機畜產從品種、飼料要求起,例如來不及上架就售光的蓮貞豬,純淨、頂級、健康的訴求,讓消費者吃得安心又健康。
導入智能化 為農業創價
當前人人都知道數據很重要,但如何應用,將數據轉變成有利於管理、決策的資料力,是各行各業正亟待開發的能力。花蓮縣府掌握資料轉為資料力,為農業添翼,農業處將透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模式,創造一個以農業PLUS的共享共利平台。
在此平台上,可以學習、提案與合作,結合線上與線下,規劃課程、提案工作坊、產銷媒合交流會等活動,推動更多元合作;跨域解題,例如農業+工業=生態,運用農業為基礎,與其他領域合作為農業開創更多可能性,為農業創價。
為均衡花蓮北、中、南區農產發展,加強小農的行銷力,縣府成立數位機會教育中心(Digital Opportunity Center,簡稱DOC),招募在地農友們進行轉型培訓,由DOC規劃各式課程,幫助在地小農打開數位行銷通路。而各鄉鎮市輔導的商家及小農,展售自家特色產
品,並搭配縣府「智慧城鄉計畫-多元支付導客服務平台-花蓮好Q」行銷活動,讓智慧教育鏈結智慧觀光、智慧農業,實現農業、文化、教育及觀光的大物聯網時代。
新冠疫情掀起零接觸產業風潮,以餐桌革命尤為顯著,智慧應用的導入,推助花蓮優質農產精品的行銷。
有機城市的釀生 從智慧化起步
今年7月,甫取得國際有機農業亞洲聯盟IFOAM Asia的會員資格,為花蓮縣打造成為有機農業大城奠下有力的背書。然而,縣府的發展願景並不僅限於農業的城市,更企圖打造成「有機城市」及全台的「有機首都」!
其根本在於智慧化,資料力不只用於農業,更擴大應用的範圍,從現有的資料開始,將縣府各局處的管理指標、情報應用逐步建置資料圖表,展開花蓮「智慧治理」的基礎。未來,隨著智慧城市計畫展開AIoT相關數據與資料收整、管理與應用的能力,打造以人為核心,滿足食衣住行育樂需求的智慧城市。更多的智慧化施政,留待下一篇介紹。
回頭看地方,從過去的社區總體營造到農村再生計畫,已逐步縮短城鄉差異,發掘各鄉鎮屬性與特色,而透過DOC數位學習,進一步克服交通藩籬,減少城鄉差距,藉由投入社區改造,從中發現地方人、地方事、地方物,讓部落與鄉村看見自己的能量,將城市住民、政府、遊客、消費者等角色,及科技、應用、環境、實驗場域、智慧治理等串聯成有機的整體並拋光,隨著科技的進展一同持續成長與發展,呼應正在推動的地方創生,讓花蓮成為台灣有機首都。
「花蓮好近」選物品牌概念店實景。
宜居的底蘊 精品農業+觀光
花蓮縣的第一個有機村「富里羅山村」,約有300公頃的耕地面積,以水稻為主要作物,結合一級生產、二級加工和三級休閒農業體驗經濟,生產+生活+生態的「三生一體」,發展出「富麗有機樂活聚落」,當地特殊的泥火山景觀及以此開發出來的美味泥火山豆腐,形塑出世外桃源般的地景與美食,正是花蓮縣打造農業與觀光精品的代表。
花蓮在台灣遊客心目中猶如瑞士,獨特的地質、地理、自然風光與生態環境,孕育了觀光、健康、養生、休閒等產業發展的優越性,在發展有機農業、打造有機城市之際,搭配這些天然條件與在地文化、風俗、民情所融合轉化的特質,將是花蓮打造為樂活幸福的宜居城市的底蘊。
富里羅山村擁有特殊的泥火山景觀,並以此開發出美味的泥火山豆腐。
摘自《科技生活雜誌》2020年10月號 227期 文/許佩玟 圖/黃國倉攝‧花蓮縣政府提供
延伸閱讀:
■【新花蓮】花蓮城市品牌再翻轉(一)
■【新花蓮】徐榛蔚形塑花蓮品牌6「ㄐㄧㄥˋ」新印象(二)
■【新花蓮】徐榛蔚如何守護花蓮的美好?(三)
■【新花蓮】花蓮下一個明星產業(四)
■【新花蓮】有機農業XAIoT智慧科技(五)
■【新花蓮】擘劃智慧城市藍圖(七)
■【新花蓮】領先全國的智慧教育(八)
■【新花蓮】啟動智慧醫療 守護縣民健康(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