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images/article/

去年底我家來了一位貴客,她是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師範學院藝術教育博士班、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藝術管理碩士MFA、美國紐約普拉特藝術學院攝影碩士的張美陵教授,她親自來了解我的老照片和底片保存狀態。去年2023年剛好是從事媒體工作40周年(1983-2023)。重要的是,這40年的底片大致保存良好,新竹市的重要新聞現場,我都在!

我們怎麼認識的?

和張美陵教授的認識是很意外,前年我參加竹中百年校慶攝影展。陳玉書學長表示竹中劍道館展完後,應該有一次對社會大眾的展覽,於是找上新竹縣文化局美術館,再辦一次擴大的百年校慶校友攝影展。

展出過程中,陳學長安排4位講者演講,我是其中之一。張美陵教授在我之前演講,聽了以後我大為驚喜,原來有人進行影像文化資產的蒐集,她正在全島做田野調查中。

沒想到,去年的11月我應《文訊雜誌》之邀,到台北市定古蹟紀州庵演講——飛行大新竹的空拍分享!張教授就在會中聽講!我只是覺得她很面熟,講完後她拿名片、自我介紹。我說我聽過妳的演講,她也很意外!

原來早在去年我們就在新竹縣文化局,竹中百年校慶校友攝影展中見過面,但只交換名片沒有深談。直到在台北市紀州庵又碰面交換了Line,而有了拜訪我家的見面。

都有相同的使命感

經初步交流了解,2000-2007年我在清華大學傳媒學程兼課,2010-2017年她也在清華大學教書。共同的感受是:清華大學學生真的很優質!

張老師成立了「台灣攝影文化資產協會」社團法人,又在臉書上成立「台灣攝影文化資產協會」,投入攝影文化資產和影像保全,不遺餘力!

我退休後,在臉書上成立「新竹風情畫(老照片、老文物説故事)」,把新竹文化歷史用公共平台公開化,讓有興趣的朋友們可以溫故知新。我們對文化資產都有使命感,只是方向不同,理念一致。

她曾在一次攝影展的評論指出,台灣的大型攝影活動,例如攝影節、攝影博覽會,一年之間有2-3次之多。可惜的是,每次都是短暫的曇花一現。

這些獲得政府補助的大型攝影活動,需要我們更縝密的省思:是否提供給觀眾不同的攝影視野?是否留下具有分量的文件,將來成為台灣攝影史料?

這樣的思維我感受良多,我在 1998、1999及2004年3次搭乘直升機飛行大新竹,才不過25年時間,新竹縣市的地景超級大的變化,尤其是新竹市區和竹北地區的變化,知名的地景,變成消失的老照片!

媒體人40年的底片保存良好

去(2022)年是我從事媒體第40周年,拍攝的底片完整保存,就是新竹的重要新聞事件,我都在現場,拍下新竹的歷史紀錄。尤其是當年非常轟動的第一屆新竹市前市長施性忠,因為不滿國民黨用圖利公庫罪,判他貪污罪,他不滿地穿上和尚的袈裟抗議事件。

因為我放在3樓,環境很乾燥,狀況不錯,張教授看我的底片保存良好很是高興。可惜的是,底片上有紀錄事件,沒有紀錄時間。我想查詢時報資料庫,可以查出什麼時候發生什麼事。

我和張教授有相同使命感,又有相同嗜好,一拍即合。

 

 

 

 

 

潘國正,喜歡逛街(看東看西/城市觀察),喜歡旅遊(寫東寫西/文化采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