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場教戰守則大公開

2021年到2022年中,台灣房市一片火熱,房價飆漲,尤以大新竹地區的漲幅最為驚人,但去(2022)年下半年房市似乎由盛轉衰。

去年出現「價量背離」的現象,亦即房價節節飆漲創新高,而交易量卻減少;然而根據內政部公布的2022年「全國建物 買賣移轉棟數統計」,全台買賣移轉件數下跌8.6%,六都跌幅達8.9%,跌破32萬棟,是6年來首度出現衰退的情況,土地交易市場萎縮也創下近年最大跌幅,市場上很多人喊要反轉了,甚至被視為房地產業 要過寒冬的訊號!

另一方面出現「房市上漲、股市下跌」 的異常現象,說異常,是因為一般股市上 漲有利於房市,反之亦然,然而,去年台股指數下跌逾20%,房價指數卻向上攀升 的現象,值得留意。

來到2023年,疫情陰霾逐漸褪去,經濟情勢、《平均地權條例》修法通過、升 息、通膨降溫,加上總統選戰開打……諸 多因素影響著房產市場,從2021年房市 熱絡的「價量齊揚」,到「價漲量縮」、 「價穩量縮」,今年房市將何去何從?

本期封面故事,將邀請長期深耕房地產業的資深房產行銷專家如一研九鼎副總張 財興、嘉頤建設副總經理黃宇軒等,以其專業,分別從經濟景氣面、政策面、市場 面等,來為我們解析2023台灣房市的發展前景與觀察預測。

作為自住、換屋或有置產需求的購屋者,在眾多確定與不確定因素的影響之下,該如何思考與著手呢?本期也將針對大新竹地區,由專家來解析進場的教戰守則 。

今年房市將何去何從?由專家來解析2023台灣房市的發展前景與觀察預測。

 

影響2023房市的多重變因

2023年房地產市場眾說紛紜,有些不太樂觀的看法,有些則是穩健樂觀的觀點,我們特別邀請房市專 家分從經濟、政策、市場等面向來觀察,一一釐清解析影響房市的相關因素,破除購屋盲點,提供判斷今年進場房市的動態性思考。

 

國際局勢衝擊,景氣可望翻轉

今年景氣主要受幾個不確定因素影響,包括各國貨幣政策方向、美中科技之爭、疫情解封後續發展,及烏俄戰爭與極端氣候等,對全球經濟狀況的影響。

台灣因國際地緣政治,經濟與國際經濟密切連動,而國際經濟主要受中、美2國後疫情時代努力救經濟的政策,其國內大量基礎建設及內需內移的影響,台灣部分產業受惠,間接有益於買房動能;但另一方面也造成國際原物料的上漲,加上烏俄戰爭、土耳其地震等人禍天災的災後復甦重建,營建成本居高難下。

戰爭影響全球經濟甚巨。

 

再來看國內經濟,深耕房地產業30年的一研九鼎副總張財興觀測市場指出,從去(2022)年下半年至今年上半年,科技業都在消庫存階段,台灣的產業控制得宜,目前已來到去化尾聲,預計第2、 3季即可反轉。

嘉頤建設副總經理黃宇軒也持相同看法,認為今年景氣呈現「先蹲後跳」的趨勢,第2、3季之 後,受薪階級更有買房的底氣和信心。

 

一研九鼎副總張財興認為,今年量縮價穩,後市可期。

 

營建成本節節漲

近年房價上漲,主要在於各地缺工、缺料,鋼鐵等原物料不斷上漲,營建業的缺工情況更是日益嚴重,勢必影響到房屋的建築成本;加上國內土地有限,取得成本愈來愈高。

此外,淨零碳排的政策與訴求,為營建符合規範的綠建築,勢必更增不少成本。種種情況墊高蓋房成本,預售屋的房價不易降得下來。

 

嘉頤建設副總經理黃宇軒提醒, 不要忽略淨零碳排在營造上的成本。

 

 

升息與通膨可望趨緩

自去年3月,美國聯準會Fed啟動升息循環,全年升息17碼之多,全球繃緊;國內央行作風穩健保守,也已4度升息,如預期地影響經濟成長,並間接影響購屋信心。今年2月初Fed升息1碼,被視為升息趨緩,甚至可能在上半年結束升息循環;通貨膨脹在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增至6.5%後,也可望趨緩。

利率升降影響房貸族,他們對房貸利率很敏感, 一升息,即代表要繳的房貸更多,而想買房的首購族可能因此暫停購屋計畫,影響房市買盤。黃宇軒指出,升息等於增加房屋持有的成本,利率回穩後,有望消減買房的不確定因素。

此外,資金泛濫是近年房價上漲的原因之一,在經過一段時間回台的資金配置完畢,加上疫情解封、全球經濟復甦啟動中,資金流向其他產業,讓房市進入穩定盤整階段。

各國貨幣政策方向影響經濟,在升息與通膨趨緩後,經濟 可望翻轉,國內房市進入下一階段。

 

平均地權條例修正草案通關, 誰受到衝擊?

年初1/10日立法院三讀通過的《平均地權條例》 部分條文修正草案,修法5大重點:

1.限制換約轉售,違規者按戶處罰50萬-300萬元,目的在阻斷投資客團購預售屋,轉賣契約 以賺取價差。

2. 重罰炒作行為,包括散播不實資訊影響交易價格、營造熱銷假象、違規銷售影響市場交易或壟斷轉售牟利,或以其他影響不動產交易價格或秩序的操縱炒作行為,都可按交易戶處罰100萬-5,000萬元。

3.建立檢舉獎金制度,針對不動產銷售、實價登錄申報等的違規行為,若民眾檢舉,經查證屬實,將由實收罰鍰中提充獎金。

4.管制私法人購屋,並限制取得後5年內不得辦理移轉、讓與或預告登記,以防後續變相短期炒作。

5.解約申報登錄,針對預售屋買賣,若有解約情形,建商應於30日內申報登錄,違規者將按戶棟處罰3萬-15萬元。

 

內政部表示,此次修法的目的主要是為打擊炒房行為,使不動產市場穩健有序發展,但不影響市場正常交易。張財興也認同這次的修法,最受衝擊的是不動產投機客,在修法消息傳出後,他們就有所動作,對自住客與置產客影響不大,「對房地產市場整體是健康的,自住客的選擇更多,買房也更安心」,目前市場上都是自住客、換屋族與置產客,幾乎已不見投機客。

黃宇軒也認同此修正草案過關,對整體房市是好事,「讓投機客退場,回歸正常市場」,並指出,在政策未明之前,人心最是惶惶不安,影響買房多所猶豫,政策確定,民眾在購屋、換屋上也較能確切評估判斷。元旦之前,因條例懸而未決,房市觀望而顯得冷淡;等「不溯及既往」及 預計下半年施行的消息確定後,市場開始動起來,「對於施行前購置的買方,若發生生活異動或職涯變動,於交屋前,多了可以選擇、應對的彈性」。

然而,打房政策能讓房價降下來嗎?

嘉頤建設副總經理黃宇軒指出,少子化帶來的小宅趨勢。

 

價穩量縮,後市可期

此時期資金不再持續流入房市,銷售速度自然放緩。然而,前幾年不動產市場交易熱絡,加上量能管控得宜,預售屋沒有太多餘屋,成屋推案量也低,不易在今年產生賣壓,在房地產的供需市場上,需求量大於供給量的情況下,觀望的消費者很難等到崩跌的房價。

量價關係,說穿了也是一種供需的關係,「價」反映的是需求方,「量」則往往是供給方所把控。 在房地產業者隨著大環境控制房市量能,價穩量缺、去化穩定,市場上可選擇的產品少,價格回穩,同時隨著景氣在第2、3季可望回升的信心下,有產業的穩定支撐,張財興認為2023年的房產趨勢「價穩量縮,後市可期」。

 

少子化,引動小宅主流當道

黃宇軒特別指出,不要輕忽「少子化」對房產業帶來的影響,現在多是1-2個孩子的小家庭,「家庭成員的組成結構影響使用需求,單位數變小,戶變多」,「小宅」成為當前主流趨勢,2房的房型是目前較易銷售的產品。要留意的是, 在房屋總價不變的情況下,坪數大幅縮水,出現許多小2房、小3房產品,但是否合用又是另一個問題。

「任何時候買房子,都是辛苦的」,他指出別單看今日房價,過去房價2、3百萬,但薪水也低,「這是等值通膨,並非現在買房特別辛苦」。

綜合土地、原物料與淨零政策等影響營建成本不可控因素,房屋需求大於供給,加上少子化帶來的變因,他認為今年的房產趨勢為「短空長多」,短期盤整,長期看來房價只會往上,只是攀升的趨勢是緩是急,事實上綜觀房市的表現,整體看來房價是往上的趨勢。

 

總統大選開打,牽動房市敏感神經

影響國內房市最大的變數,會是明(2024)年初的總統大選。綜觀歷次總統大選,土地和居住政策總是成為議題焦點,也牽動房市變化。前述的《平均地權條例》修法在年初通過,顯見此次大選「居住正義」議題將再度炒熱。

此外,總統大選也連動兩岸衝突性升高,像顆巨大的未爆彈,充滿不確定性,在在攸關全台房市是否反轉。

買房,要審視自己的需求,下手前宜多看。

 

今年到底該不該買房?

那麼今年到底是不是出手買房的好時機呢?對於自住客,各資深房市專家異口同聲:「只要有自住需求,任何時候都是好時機」。

今年應該持續去年下半年的交易量縮情況,在多重因素影響下,買氣趨向保守,但優勢也趨向買方,在投機客退場之後,房市上多了選擇,自住的首購或換屋族可以多看房、多比較。

高通膨時代,許多人將房子視為相對抗通膨的產品,但黃宇軒提醒,「房子的本質是家,自住就要給自己找個宜居、宜品、宜生活的好房子」。

張財興建議,若是有中意的預售屋,留意建商品牌、營建規格等,優質的建案讓利空間有限;在多重因素推升成本節節高漲的預售屋,若大幅降價,反而要留意是否有降低規格配備或其他縮減的情況。

 

 

摘自《科技生活雜誌》2023年春季號 238期 文/許佩玟 圖/黃國倉攝.嘉頤建設.Pixabay提供

 

 

 

延伸閱讀

【房產趨勢】大新竹地區兔年買房教戰守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