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生醫產業的瓶頸
生醫產業攸關人類生命,醫藥、醫材等產品從研發到上市,無論是時間還是資金成本都需要巨大的投注,需要業者、研發單位、政府、投資人等共同合作,方能形成正向循環的產業。
李鍾熙不諱言台灣生醫產業的發展目前遇到很大的瓶頸,尤其在募資方面,因為生醫是高風險的投資。不同於講求供應鏈的製造業思維,「生醫重在應用,更重視價值鏈」,他進一步說明,以發明與創新最為重要,相較於量來說,更重視智慧財產權(Intellectual property,IP),「即使是供應給全世界使用,它的量也不會很大」。
雖然國內常喊打造矽谷、效法矽谷,然而無法像矽谷允許失敗、接受失敗;台灣社會普遍害怕冒險,不敢挑戰高難度的研發,不敢投資高風險產業,創業失敗大家都罵,處處規避風險,加上政府為了保護投資人而趨於保守,因而限制了創新,不利創業或創新企業募資,也有礙創業與產業發展。
在生醫領域,發明與創新最為重要。
高風險也是高獲利
生醫產業的性質與其他產業很不一樣,無論是開發新藥、新醫材等,從研發到上市的時間拉得很長,加上失敗率高,讓台灣許多習慣看到產品、工廠等具象物件的投資人卻步;然而一旦研發成功,帶來的獲利及附加價值是非常可觀的。
例如,中天生技旗下的合一生技,雖然是一個幾十人的小公司,但於今年4月中與丹麥皮膚醫學藥廠利奧製藥(LEO Pharma)簽署異位性皮膚炎、過敏性氣喘新藥FB825的全球獨家授權協議,簽約金與里程碑金高達5.3億美元(約新台幣159億元),為目前台灣最大新藥授權案。
生醫產業的創新,意謂著高風險,但其投資報酬率也非常高。
生醫產業既是高風險也是高獲利的投資,如日前合一生技的新藥授權金超過5億美金。
台灣的優勢 扭轉經濟的關鍵
發展生醫,等同儲備國家戰力,全球都在生醫領域競賽,台灣有沒有勝出的機會?過去成功樹立典範的半導體與光電產業,以及卓越的電子和資訊技術,為國內產業帶來國際競爭力,這是台灣發展生技產業可能的特長,是其他國家未必擁有的優勢;施行多年的全民健保制度,蒐集到許多大數據,可運用在對付新的疾病或傳染病、研發新藥物,也是台灣的另一大優勢。
李鍾熙從基因的角度,點出一般人都未意識到的台灣優勢,「台灣人代表全球華人基因的融合,可從基因與數據中找到華人市場可用的藥物、醫材和疾病診斷」;結合醫生能力素質高,有助於臨床試驗,在在都是台灣發展生醫產業的利基。
然而,如果投資人囿於風險高,即使擁有再多優勢,仍將無法支撐這個前景看好的產業。他點醒,「只要一個重要的新藥成功,該公司的價值就可能高於台積電」。因此他呼籲,宜從政府帶頭鼓勵生醫這種高風險的投資,才有機會讓台灣經濟成功轉型。
醫藥、醫材等產品從研發到上市,需要投注極高的時間與資金成本。
摘自《科技生活雜誌》2020年5-6月號 223期 文/許佩玟 圖/黃國倉攝‧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Pixabay提供
延伸閱讀:
■【後疫情】台灣生醫產業如何打進國際賽?
■【後疫情】台灣生醫產業準備好了嗎?
■【後疫情】讓台灣走進世界,讓世界看見台灣
■【後疫情】孵化生醫產業的創新者李鍾熙
■【後疫情】李鍾熙用生技翻轉醫療模式
■【後疫情】台灣生醫有何優勢站上國際舞台?
■【後疫情】生醫產業如何打世界盃?
■【後疫情】苡樂UNC平台如何創新醫療商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