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局今日辦理直轄市定古蹟「臺北放送局」(現為台北二二八紀念館)修復工程開工儀式,宣告台北二二八紀念館開始為期一年十個月的工程,工程期間將投入7,500萬元經費,除進行臺北放送局修復工程,修復建築硬體結構及外觀外,也將納入更多史料於二二八紀念館的常設展覽,透過深化展覽內容,讓觀眾除了解二二八事件對臺灣歷史發展的重要影響外,也能更了解臺北放送局在事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蔣萬安市長在致詞時表示,臺北放送局於1945年改為臺灣廣播公司,1947年二二八事件發生時,是民眾代表向民眾報告事件處理情形的重要管道,在事件中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本府為表達重視,1996年選定其作為台北二二八紀念館的館址,同時每年在紀念公園舉辦二二八受難者的追思活動。蔣市長也強調,二二八紀念館在修復工程期間將「閉館不休館」,走出館外持續辦理二二八事件的教育推廣活動,並蒐集調查臺北地區二二八事件受難者史實與口述歷史。蔣市長也提到希望台北二二八館未來可以走出臺灣,與其他國家的人權相關館所進行交流,彰顯市府對於歷史教育與人權普世價值的重視。臺北市政府於1996年選定臺北放送局現址作為台北二二八紀念館,並於隔年開館,作為紀念二二八事件及推廣人權教育文化的重要館所;2020年本府文資會審議通過指定臺北放送局為直轄市定古蹟,並將「臺灣廣播電臺放送亭」納入古蹟保存範圍,此後展開為期二年多的古蹟修復再利用計畫,及其後續規劃設計等作業。「臺北放送局」於1931年興建,由日人栗山俊一設計,建物外觀結合了西班牙屋瓦和中式的馬頭牆,一樓鑄鐵扶手和二樓支柱欄杆則設有日式扇形花紋「青海波」的樣式,使建物在西式平面架構中帶有濃厚東方建築趣味。同時,建物屋頂排列混凝土空心磚作為隔熱層、上方再施作防水層、最後覆蓋上本島產平瓦,而放送亭上半部為日式塔式石燈籠造型,塔身為白色花崗岩砌成並印有放送局字樣石板,屋頂鋪設銅瓦,均具有時代指標性。本次修復工程為紀念館自1997年開館後,最重要且具規模的古蹟修復工程,工程修復內容包含放送局一樓扶手、二樓陽台欄杆、二樓演奏室及放送亭屋銅瓦,讓建物恢復日治時期建築樣貌。
紀念館在工程期間也將進行常設展區內容更新,除納入近十幾年各界對二二八事件研究論述與探討,更聚焦臺北市在二二八事件中的發展歷程。未來展覽也將設置專區輪流展示數十年來受難者家屬捐贈的豐富文物與史料,如嘉義市參議員盧炳欽遭槍決前留給家人的遺書,及臺灣省參議員王添灯的衣物,同時透過錄音、影片等方式邀請受難者後代家屬參與展示內容解說。在事件中扮演重要發聲功能的放送亭也將修復重現,呈現臺北放送局在事件中作為訊息傳送管道的歷史意義,以有別中央或各地紀念館的展示情形。台北二二八紀念館在工程期間,雖然暫時閉館但不中斷館務活動,文化局已建置原常設展示3D室內環景導覽與典藏查詢系統,讓民眾可以跨越地域與時間限制,了解二二八事件歷史;紀念館也將持續進行典藏史料文物的整理研究,並蒐集調查臺北地區二二八事件的受難者史料與口述歷史,同時持續辦理二二八史蹟導覽與人權講座,並結合白色恐怖時期教育推廣,擴大辦理二二八人權歷史教育,並推動校園人權教育研習,擇定臺北市高中職學校,辦理二二八或人權主題巡迴校園展覽,並配合講座導覽活動與學生互動交流。台北二二八紀念館預計於2025年重新開館,向民眾展現新的面貌,肩負臺北市二二八事件及人權的教育推廣、展示導覽與典藏研究中心之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