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大周卓煇教授(左三)、藝術家莊志輝(左二)、策展人楊素敏(左一)、藝術學院蕭銘芚副院長(右二)與藝設系梁莉苓副教授(右一)召開藝術展記者會
「好光可以很藝術!藝術也可以出好光。」9月2日,在清華大學策辦的「好光藝術」,展出了跨域、跨界的藝術作品,期可開拓全球新的藝術視界、紀元。
這次的「好光藝術」,結合了兩項獨特的元素,一項是清大周卓煇教授所研發的燭光OLED,另一項是素有“台灣達利”美稱的莊志輝,其藝術創作。
周教授發明,多次榮獲國際、國內大獎的燭光OLED,已證實對人眼友善,對入夜的生理友善,此外,亦對生態、夜空、文物友善,在融入藝術,成為作品的主要構成元素之一之後,照明升級到了心靈層次,豐富了生命思維。
「光這個元素本身代表了光明,給人指引方向;特別是燭光,帶給人溫暖、有希望的感覺。」莊志輝表示,能夠讓作品在好光的加入後,帶給民眾更多正能量的感受,是這次展覽的究極目標。
清大周卓煇教授、藝術家莊志輝、策展人楊素敏、藝術學院蕭銘芚副院長與藝設系梁莉苓副教授合影。
周卓煇表示,完全不熱、不燙、無藍害的OLED燭光,透過發燙藝術家莊志輝的巧思、創作,讓人日夜,都能沉浸在美麗的視界裡,堪稱是全球創舉;日後,人們不再只是擁有一盞燈,而是擁有一個開啟心靈生命的藝術作品。
周教授更希望,透過莊藝術家的細膩創作,讓人們認識柔美的OLED好光,進而擁有,以護眼,以舒眠,以抗癌,並同時捍衛夜空、生態,讓全世界知道,台灣的科學研究與藝術家的創作,正在為人類福祉、環境永續,做出貢獻。
藝術家莊志輝表示,他的創作靈感來自生活所見、所聞,將許多的情感、理念,融入到了作品(附圖一、二),「我一向希望我的創作能帶來關懷,即便在進行帶有批判性的創作,都會以正向的元素調和,而燭光,如蠟燭火光般的溫暖色調,成為承載樂觀的最佳媒介。」
附圖一、作品《夢中天際》
附圖二、作品《星際塵埃》
藝術家莊志輝強調:「此次作品的題材,有人生道路的迷茫、做為父母對兒女的呵護,甚至是對於這片土地的關懷;在木雕、畫作、燭光的互相襯托下,一一呈現。」當中,包括幾件作品,是九月底莊藝術家澎湖個展的創作,搶先亮相!
清大藝術學院蕭銘芚副院長表示,此次作品當中,最令他印象深刻的,也是感觸最深的,是《方向》這件作品(附圖三);「我們常常走在前人舖設好的道路,卻忘了自己的雙腳,可以走出不一樣的路。」這也是我常常要鼓勵學生們,跟隨內心,展現自我,盡情創作。
附圖三、作品《方向》
清大藝設系梁莉苓副教授表示,「當光源中的藍光被去除後,所得到的類燭光光色,在黑暗中顯露低調且溫潤的空間渲染力,激發我與創作研究的學生,萌生許多藝術想像。」藝設系團隊,預計於今年底,帶來第二場好光特展,屆時,預計以玻璃藝術與複合媒材裝置的空間形式,再次闡述 “無藍害”的燭光,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