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儼然是下一波的企業淘汰賽,從生產到商業模式都受到永續運動影響,企業該如何轉型?如何踏出永續轉型第一步?又該如何做好風險管理,甚至開拓新商機?面對國內的碳稅及國際的碳邊境調整機制的到來,企業該如何因應?
攸關企業生存的3件大事
ESG做不做及轉型成功與否,對於企業攸關生死存亡,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TAISE)董事長簡又新提醒幾件大事值得注意。
首先,是國內預計2024年1/1日正式上路的碳稅徵收,他認為這項立法一定會通過,目前的糾結在於到底稅要收多少。
我們把目光轉向國際,各國碳稅不一,其中歐盟排放交易體系(European Emissions Trading Scheme, EU. ETS),目前每公噸約收80歐元(相當於新台幣2,000餘元),未來國內的產品賣到歐洲,未繳足的碳稅要補繳,他舉例,若在台灣繳了100元,出口到歐盟國家可扣抵已繳的碳稅,還要補繳約1,900元;然而,繳交到歐盟的碳稅是幫歐洲減碳,若在國內繳交,卻是幫助我們自己居住的台灣節能減碳。
TAISE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左 4)出席「APEC永續投資及精準健康研討會」研討會採線上線下整合辦理,計有28國、18 個 APEC 會員體成員一同參與。
第2件需要留意的是,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有人稱為碳關稅,其實概念並不相同,例如同樣是鋼產品,其製程的碳排放量不盡相同分不同,未來要繳交的費用也不同。
第3件事則是國際品牌大廠對供應鏈廠商的減碳要求。 不僅要求訂定使用100%再生能源目標年,更要求落實製程減碳,未來甚至要達碳中和目標。例如1公噸水泥在台灣會產生0.82-0.87公噸的二氧化碳,而1公噸二氧化碳在歐盟徵收大約80歐元,相當於2,000多台幣,而1公噸水泥在台灣的售價是2,000多元,將大幅增加產品成本。這部分對石化、鋼鐵、水泥、玻璃,乃至電子、半導體等產業衝擊尤其大,台灣GDP中57%來自外銷,若企業大多在國外補繳,等於幫他國節能減碳。
「2019 TCSA 評審員頒獎典禮暨交流大會」邀請 24位績優評審員出席頒獎典禮,所有評審員參與觀禮暨交流大會,共約 50 位評審員出席。
化危機為商機 企業永續經營的關鍵
這3件事都指向ESG的勢在必行,可說是企業永續經營的關鍵DNA,企業如何藉此開拓新商機,又如何提升企業價值呢?簡又新指出,在零碳經濟時代,處處是機會,在石化紡織、儲能生態、綠色金融、影響力新創4大領域尤其重要。
石化紡織在台灣具有完整產業鏈,在競爭力上最具優勢;儲能生態是在能源轉型階段,最迫切需要的角色;綠色金融手中握有金融工具,可決定投資減碳有成的優質企業,含金量最高;而影響力新創則可解決減碳衍生的問題,與民生最息息相關。
永續轉型的淘汰賽已經開始,在零碳期限倒數計時之際,透過下列ESG行動有成的模範生企業的分享,提供給台灣150萬家即將或正要起步的中小企業參考,只要開始去做,就有機會將危機化為轉機甚至商機。
國際氣候外交圓桌會議,台英荷澳德等國交流永續投資未來。
國外ESG模範生
先來看看國外企業的發展,據簡又新的觀察,整體而言,歐洲公司做得比美國公司好,而出乎意料的是大公司未必有中小公司做得成功,原因在於中小型公司由經營者全權主導,較易達成ESG目標,而大公司牽涉廣,受董事會、股東大會或外力影響,有時行動限制較多。
玉山金控與 CCS 合辦第 17 次理事會議暨 CEO 講堂「綜觀綠能產業與綠色金融」。
有些國際大公司已有明確的行動目標,例如Google在2030年要全面採用無碳能源,Microsoft在2030年要達到負碳排,亦即減少的碳和吸收的碳比製造的碳還多,並從其成立第一天起所有排出的碳一一收回。
香港、新加坡的公司治理G(Governance)做得非常好,然而香港在E環境和S社會面向著墨較少;新加坡的S不足,從對移工的照顧,也引發國際對其人權議題的關心;日本百年企業東芝集團因管理高層過度追求獲利,接連爆出做假帳風波,而面臨倒閉危機,即是G面向出問題而危及生存。相較之下,簡又新認為,「台灣公司在ESG的3個面向上,算得上是平衡發展」。
台法氫能源技術交流創新圓桌會議,TAISE 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出席致詞勉勵。
ESG在國內的發展
早期台灣企業在S社會面向做最多,主要在於認為ESG事關慈善、救濟,但真正關聯到公司未來發展的生存之道,E環境和G公司治理較缺乏;近期因碳排放與碳稅攸關公司的生存,許多公司在E面向下了很大的功夫;而G面向國內企業與國外有落差,在金管會的努力下,也有長足的進步。
企業投入ESG,並非只為了社會公益、品牌形象而做,國內外的分析報告都指出,ESG做得好的公司,長遠看來,其每股盈餘EPS都比沒做的公司來得好。以台灣ESG前10名的製造業為例,公司EPS高於平均值2.2倍,與公司營利息息相關。
台灣企業的永續績效做得有多好呢?全球最具公信力的道瓊永續指數(DJSI)的評比,是由道瓊公司主動發出邀請才能參加,2021年台灣有30家接受邀請參加評比,其中參加最高評級(從經濟、社會與環境三大面向得分最高的前10%企業評比出最高評級「世界指數成分股」)的家數為全球第三多,僅次於美國、日本,顯示國內企業在永續領域成長之快。
TAISE 基金會每年會選出台灣10大製造業、10大服務業,2021年前者第一名是台積電,台達電緊追在後;玉山金控為服務業第一名,富邦金控也入榜。簡又新提醒,「ESG可望成為台灣企業在國際上的亮點」。台灣淨零排放協會成員有27家,其中同時申請淨零標章者,有友達光電、台泥、亞泥、台新、新光、玉山金控等共10家。
簡又新:現今ESG已成為公司競爭力最大的所在,企業是為公司的競爭能力而投入。
永續發展目標聯盟參訪揚名全球的寶特瓶回收再製典範企業-亞東創新發展(股)公司。
永續模範生-台積公司 響應SDG 13氣候行動
積極採購再生能源的台積公司,於2020年由嘉義鹽灘地太陽光電廠產出的光電,數個陸域風場的風電,分別傳至台灣廠區,至年底,台積公司已完成1.3GW再生能源購置契約簽訂,約當每年減少220萬公噸碳排放量,並達成「全球辦公室100%使用再生能源」的目標。以具體行動邁向「碳中和」目標。
同年7月,台積公司正式加入RE100,承諾於2050年之前全球營運100%使用再生能源、因使用電力間接排放的二氧化碳全數歸零,成為全球第一家加入的半導體企業,並期許帶動全球半導體業使用再生能源。2020年榮獲首屆RE100領袖獎「最有影響力先驅」(RE100 Leadership Awards- Most Impactful Pioneer)。
永續模範生-友達光電 響應SDG 13氣候行動
友達以行動展現氣候承諾,攜手集團旗下的能源事業及旗下子公司友達宇沛、友達數位,將多年智慧製造、綠色生產經驗,轉化為全方位的綠色製造解決方案。包括友達光電研發的綠色顯示技術,提供循環、低能耗的高品質顯示器;友達太陽能整合發電、儲能、電網硬體及電廠監控軟體,推展全方位綠電解決方案;友達數位提供智慧電網服務方案,協助企業用電精緻化管理,打造最佳化用電綠色工廠。
友達宇沛則透過「GPARS物質管理平台」,協助檢視產品生命周期各階段對環境的影響,改善研發創新與製造流程,而碳監控系統和廢水全回收技術,可全面掌握企業碳排資訊及廢水管理,能提高碳盤查的效率達80%,幫助企業計算內部的碳成本,並提供碳排熱點分析,協助企業打造低碳零排工廠。
友達也宣示加入全球再生能源倡議組織RE100,承諾逐年增加再生能源使用,並系統性地降低碳排;在產品方面持續攜手產業鏈夥伴,提高使用再生材料的占比,並降低能源耗損。
友達打造「CMC碳排放管理系統」,協助企業全方位監控管理碳排放量。(友達提供)
友達榮獲第 13 屆台灣企業永續獎。(友達提供)
致力永續轉型-台灣中油 響應SDG 7可負擔能源
台灣中油積極配合溫室氣體長期減量的國家目標,為實踐能源精準管理及低碳轉型,訂定不同階段的減碳目標,每年定期追蹤檢討各廠區溫室氣體排放量及相關管理計畫,改善煉製結構與提升能源效率,並加強人員訓練與宣導、持續綠能轉型、區域能資源整合、推動與實踐綠能相關技術等。
2020年台灣中油溫室氣體排放量711萬噸,相較於基準年(2005年)減量高達38.6%,並兩度與荷蘭皇家殼牌公司合作,進口碳中和液化天然氣,為台灣首次卸收碳中和液化天然氣貨氣,以每噸液化天然氣約產生3.4-3.7公噸的碳排放估算,減少約41萬公噸的碳排放,相當於1,098座臺北大安森林公園1年的吸碳量;今年正式啟用全台第一座符合PAS2060規範的組織型碳中和加油站,為降低碳排放做出努力和具體貢獻,積極響應SDG 7可負擔能源目標。
中油持續規劃加油、換電及加氫等多元能源供應,延續加油站營運量能,積極降低碳排放。
中油與台積公司簽署天然氣碳中和計畫合作意向書。
審時度勢強化韌性-中鋼公司 響應SDG 8就業與經濟成長
近年因全球政經局勢,及產業的結構性變遷影響,使衍生用鋼需求的風險增加,於是中鋼調整盤價制度,由原本的季盤制度改為月盤制度,機動調整盤價,以貼近國內外市場行情。滿足客戶需求的彈性盤價策略,為國內鋼鐵史上首創的彈性作法。
自月盤制實施後,從原先虧損25.7億,至年底反轉獲利27.7億,同時也帶動了台灣鋼鐵產業。
衍生用鋼需求的風險增加,中鋼調整盤價制度,以貼近國內外市場行情。(中鋼提供)
中鋼改採月盤制度後,反轉獲利,帶動台灣鋼鐵產業,響應SDGs 8就業與經濟成長目標。(中鋼提供)
ESG新手該如何開始呢?
簡又新指出明確的路徑,要先有願景、目標,再來行動。他認為,「現在正是台灣企業發展ESG的黃金10年,在全球大轉型的當下,台灣站在既有的人才與技術利基上,轉型能夠轉得快」。
許多公司將碳稅的徵收視為經營危機,「其實危機就是轉機,能源要轉型,綠電就是商機,轉機反而是一門好生意」。例如1兆多的資金湧入台灣海峽做海上風電,帶動從發電到儲電等許多商機;許多國家已規定到2030年不可銷售新的燃油車、柴油車,電動車也將是很大的生意。
目前國內大企業ESG做得好,中小企業起步稍慢,鄰近的韓日等國都沒有台灣做得好,他呼籲「別低估自己的能力」,台灣未來還會翻轉得更快。他提醒,「做好永續發展的準備與過程,是未來企業生存最重要的工作」,未來企業要再擴張、發展,都建立在此基礎上,基礎打得好,將可望發展成百年企業。
企業愈漸重視永續行動,圖為2020第三屆全球企業永續論壇暨頒獎典禮,主席簡又新(前排左5)、蔡英文總統(中)與獲獎企業受獎代表合影。
摘自《科技生活雜誌》2022年夏季號 235期 文/許佩玟 圖/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提供
延伸閱讀
【永續浪潮】ESG永續時代來臨
【永續浪潮】第一家落實ESG+領航行動的房仲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