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變身後成為最好的展演空間
教育部補助竹東國中辦理的「學美‧美學—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畫」—「逐東隙光」歷時7個月完工了,廢棄課桌椅變成裝置藝術,原本排水、光線不良的走廊,也化身美麗的戶外展演空間。新竹縣長楊文科肯定透過空間的改造融合美感教育,讓更多學生浸潤在富美感的學習環境中,有助學生的美學素養、激發創造力,在潛移默化間提昇競爭力!
110年教育部「學美‧美學—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畫」,在全國150所提案學校中甄選出25所,分別補助160萬元,新竹縣唯一獲選的學校竹東國中,除補助外,另自籌20萬元,由師生與專業團隊(台灣設計研究院、JHStudio、工式建築)攜手,依減法設計、閒置再造、可複製性等3大設計策略,再造校園環境。
「逐東隙光」的提案老師彭雅芳指出,考量美術教室的戶外空間地坪陳年老舊,排水不良,走廊燈光照射不足,攜手陽明交大建築研究所與工式建築有限公司共同改造,學校師生共同參與運用廢棄課桌椅作為天花板的裝置藝術,並將戶外大面積地坪以透水清碎石與綠覆工法,牆面則種植綠色攀藤植物,整合及改造走廊與戶外空間,運用簡單的線條燈及投射燈,變身為明亮寬敞的展演空間。
學生diy將廢棄的課桌椅變身天花板的裝置藝術
竹東國中校長徐華助表示,變身後的空間可辦理創意市集與藝術展,成為學生最喜愛的地方之一,學校更在這裡推出刻板印象、透光窗花、竹東老屋與竹東聽聽聽等藝術課程,透過課程讓美感教育發生在教學現場。
教育局長楊郡慈表示,教育部「學美.美學-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畫」是由學校自行提出校園改造需求的提案申請。她說,新竹縣109年也成功爭取寶山國中改造校園其中一間教室,打造成為結合音樂、閱讀、諮商多重功能的「紓壓樂讀所」,帶給學生有更多舒適且能夠展能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