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局盤整具有身分的文化資產,並進行規劃使用,期望透過有計畫性的使用目標,帶動周邊區域再生,進而引導城市的轉型與發展,帶動台北整體經濟、社會與文化的永續發展。

有鑑於文化資產的管理與維護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與財力,若再利用方式設限過多,無後續營運的收益支撐,承租業者無以為繼,對於文資的維護與永續並非好事,因此,北市府文化局調整放寬,容許餐飲、文創或其他商品展售等更為多元的再利用方式,以其收益作為文資管理維護的經費。

位在臨沂街的幸町日式宿舍,經頂禾開發修復後,成為提供大眾閱讀的空間「文房」(右圖)。左圖為修繕前。


美化生活街區方程式 

在商業經營的模式下,站在文化局的角度,仍期望承租團隊能在該空間場域進行文化資產的展示、教育或推廣。因此在招標時,投標廠商提出的再利用計畫,即是重要的評選考量;正式營運後,每年都會針對營運團隊的管理維護情形以及營運內容、經營狀況等,進行評定考核。

陽明山美軍俱樂部美軍宿舍群,作為該區域「老房子文化運動計畫」幾個文資活化再利用的早期標的,在實際執行後,引起所有權單位台灣銀行的重視,並參考這個計畫的精神,也將附近自身所擁有的部分老房子委託民間團隊修復再利用,成功將多年來閒置的整個區域改換了新貌。

錦町日式宿舍群的其中2棟─金華街84、86號(上2圖為修繕前舊貌),修繕後成為經營品飲茶、咖啡、甜點,販售伴手禮文創與藝文展覽的空間(下圖)。


借力使力 各方得益的修復術

將具有文資身分之老舊建築轉型活化,經營附屬餐廳或商店,對於民眾來說,透過進入該空間場域用餐、消費或參加講座活動等體驗過程,知曉老房子的歷史,也喚起大眾對文資保存的重視;對政府來說,有利於美化街區,改善市容;對文資的所有權單位來說,也認知到文化資產並非負債;對企業來說,則有益於公司形象,對各方都有正面效益。

另外,對於文資修復的年度補助總經費,北市府今年從3,000 萬提升到6,500 萬,擁有文化資產的民眾可以多加申請利用;同時王秉五科長也呼籲有想法、有興趣的團隊,可以多多投入文資修復再利用的行列。

老房子文化運動計畫」推出7年以來,北市府文化局成功媒合了24處、共35棟文資建築,打破了過去由政府編列預算、一力扛起修復及經營的唯一途徑,翻轉公部門在文資保存上的角色,不但提升再利用的效率,更開拓了文化資產多元活化的可能性。接下來,我們走進修復的老房子裡,看看活化再利用的實際情況。

 

摘自《科技生活雜誌》2020年3月號221期 文/許佩玟 圖/黃國倉攝‧台北市政府文化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