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期間和2位來自北京的朋友見面,聊到兩岸近況,讓我忍不住兩度硬咽,終於明白杜甫於1000多年前寫下「感時花濺涙」的心情。

 

兩岸的變化快速,2010年揮別上海、南京返台工作至今,也不過8年的時間,台灣當時還有優勢,經過北京奧運和上海世博會取得兩張國際入場券後,如今大陸已快速成為世界軍事強權,世界第二大經濟體,8年的時間兩岸局勢大不同。2位北京的朋友都在北京故宮服務過,是高端知識分子。談起兩岸,他們是大步前進,我們是停滯不前,每天看到和聽到的台灣都是壞消息。

 

閒聊提及女兒曾經在德國學習1年,現在日本修雙學位,自學韓文,中英德日聽說讀寫都通,雖然有多語優勢,卻在台灣可能找不到適配的工作,未來大概就在國外工作了。再談到台灣人才外流到大陸,連春節晚會都找不到A咖的巨星表演,大陸經濟規模和市場的磁吸效應,使得台灣產業空洞化、人才嚴重外流。

 

然後中國一天到晚耀武揚威,航空母艦和戰鬥機天天威嚇台灣,打擊台灣士氣,我們卻都拿他們沒辦法,被壓著打的感覺真不舒服。談著談著,我忍不住兩度哽咽。回家途中想起「感時花濺淚」的心情。

 

查了文獻,杜甫寫下「感時花濺淚」這首〈春望〉詩作,是安祿山起兵反唐,由於唐玄宗寵妃楊貴妃的哥哥楊國忠誤導唐玄宗,把駐守潼關的哥舒翰派到關外攻打叛軍大本營,中途哥舒翰被俘,安祿山沒有勁敵就攻下長安。唐玄宗帶領妃妾皇子與大臣們逃往靈武(今之寧夏),其後退位,太子李亨在靈武稱帝。唐肅宗至徳元年(756年)8月,杜甫從鄜州(今陝西富縣)前往靈武投奔唐肅宗,途中為叛軍所俘,被困居住在長安。杜甫這首〈春望〉詩作於次年3月。

 

杜甫在西元757年寫下〈春望〉這首詩:「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說的是杜甫面對故國淪亡,空留下山河依舊,春天來臨長安城中荒草深深,因此感歎時局,看到花開也不由得流下眼淚,怨恨別離,聽到鳥鳴也禁不住心中驚悸。

 

台灣面對的困境,攸關著台灣的未來,需要領導人的大智慧,更需要台灣全民的共識支持。許多人說接受「九二共識」,就不會文攻武嚇,就會對台灣讓利,有生意可做!這涉及兩岸是什關係?在電視上聽康寧祥的解釋「一個中國」的意思是主從關係,中國是主,台灣是從,也就是他是父,台灣是子,這樣大家接不接受?台灣人民有沒有接受的準備和共識?

 

台灣的人才和資金大量的流向中國,這樣的趨勢短期間難以動搖,中國威嚇台灣的步伐也不會停止,那麼要如何因應,等待對方的善意是遙不可及,看起來目前沒有解藥,一切就只好交給上帝了。

 

首圖:Photo by  Tom Pumford  on  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