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生活

教育學習

我想了解
我想了解
我想了解
我想了解
我想了解
我想了解
我想了解
我想了解
我想了解
我想了解

【玫瑰心情 / 馬度芸專欄】縫隙

幾位已經成家的好友,好不容易在大年初四可以約到時間聚會聊天。遠嫁國外已經2年的美君抱怨著,雖然夫妻倆沒有跟婆家父母住,但是每周末都會回父母家,先生樂得輕鬆自在,總是要待上個大半天;但她就無聊了,話題搭

【236期 城市臉譜/潘國正專欄】一段歡喜與哀愁的年代

為了去中南美洲旅行,護照必須重辦!8月初前往老朋友開的大明照相館,請蕭老闆為我拍護照用的個人相片!我們大概有近20年沒見面,看到依舊年輕的蕭榮俊,非常親切,還是那麼友善、客氣。當年我在中國時報新竹採訪

615

【235期 城市臉譜/潘國正專欄】每個人都有一個「新竹故事」

2022年4月分,由幾位藝術家和攝影師,共同在六家高鐵附近社區, 舉辦《印象大新竹》藝術攝影展覽,雖然疫情期間,仍吸引不少人參觀。強烈感受到城市的變化,尤其是竹北新瓦屋,從「綠樹村邊合」,到「大樓圍起

660

【234期 城市臉譜/潘國正專欄】世代差異:跑到死和滑手機

有一次,我發現新竹市金雅里里長朱毅,每周都用Line向里民做工作周報。甚至每周預告和里民「直播」的時間和議題。請問你的里長有這麼做嗎?朱毅里長用心做好里長的方法、態度和責任,我非常非常欣賞!其實我是不

557

【233期 城市臉譜/潘國正專欄】眷村不要只有軀殼,沒有靈魂 雲林眷村新舊並存的典範

每個人都會有眷村同學或朋友,甚至住過眷村,都可以說上一段眷村經驗。曾經居住在新竹市眷村的名人有鄭愁予、李鍾桂、趙樹海、吳靜嫻、廖偉凡等。我擔任竹風扶輪社長時,安排社友參觀眷村博物館,發現都是首次進入已

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