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人執迷於生活,信仰身心的平衡,總在日復一日的生活道途中守著堅持,於安放身心的居所,自然有其一番講究,不慕豪宅,卻追逐美學,而健康的身型體態與心境,乃至宅居的樣貌環境,於他也是一種美的追尋與安頓。
健康指標 讓居住更舒適
隨著健康意識日益受重視,加上食安問題一次又一次的爆發,民眾開始從食衣住行各方面檢視,而居住的健康,不僅在於周邊環境,房子內部更是人處其中日日時時貼身接觸的空間,與健康更為攸關。
有研究發現,舒適的居住環境不僅能令人快樂,更能預防疾病,那麼,健康住宅應符合哪些條件呢?研究結果提出5個指標,包括室溫、濕度、照明、通風、植物等。
1. 室溫:合宜而恆定的溫度讓人在室內感覺舒適之外,也影響免疫力與人體健康。
2. 溼度:約在40%-50%的室內溼度,是人體感到最舒適的狀態,也有助於減少流感病毒的傳染力。
3. 照明:包括日照與燈光,採光性良好的房子,對身心健康影響大;而燈具的照度和色溫,對舒適家居也有舉足輕重的影響,應配合人的生活作息來裝置,例如臥房、衛浴間可選用黃光的暖色光源,廚房、書房等可採用白光的冷色調光源,更重要的是燈具照明應穩定、無眩光等。
4. 通風:空氣不流通,會讓廚房、衛浴、被褥……等生活中產生的廢氣於室內徘徊,也是影響免疫力的原因之一,因此如何讓室內空氣保持暢通,降低空氣有害粒子是健康居家的重要條件。有愈來愈多的建案堅持衛浴間即使採光性不佳仍要開窗,便是基於空氣暢通的考量,科技時代,也有更多高科技的產品可幫助解決空氣清淨的問題。
5. 植物:住宅鄰近公園,或為山水樹林綠意圍繞,與自然共享光合,固然可喜;在居住空間引入綠色植物,也不失為舒緩緊繃神經、放鬆心情的好方法,也能讓居家洋溢盎然生機。
上述雖是細節,卻是營造出舒適健康居住環境的重要因素。
居住健康的重視,對個人是生活水平提升的指標,也是一個城市進步的象徵。
摘自《科技生活雜誌》2019年4月號 211期 文/許佩玟 圖/許佩玟&于娜麗莎攝‧新業建設&一研九鼎&臻研建設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