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創新能量投入社會公益的工研院社會公益委員會,於今(31)日舉辦第五屆「科技公益經驗分享交流研討會」,特別邀請清華大學科管院、瑞昱半導體、宏碁智通、技嘉科技等知名產學界與工研院研發團隊,一同分享如何運用科技投入公益服務,擴散科技人的愛心與能量。
工研院副院長彭裕民表示,近年社會關懷議題深受各界重視,為回饋社會,企業紛紛投入公益服務、環境永續等,工研院亦不落人後,以工研院特有的科技創新力量為社會貢獻心力。
自2011年成立社會公益委員會以來,運用自有的經費,結合工研院的科技專業、跨領域的創新技術,將科技的力量延伸到社會需要的角落。推動社會專案的7年來,已累積60餘件跨領域技術應用服務、志工投入公益服務超過18,000人天,並照顧約1,400位弱勢偏鄉及原住民兒童,也衍生新創事業包括「水之源公司」、「究心公益科技」及「創淨科技公司」等社會企業。
工研院社會公益委員會主任委員羅達賢表示,「用科技做公益,讓台灣更美麗」是工研院投入公益的重要理念,連續5年舉辦科技交流分享會以來,已成功喚起各界人士對科技做公益的關注,吸引更多熱心的企業夥伴、社福團體,有效地整合彼此的資源,讓寶貴的科技公益服務經驗與效益不斷擴散,讓科技的力量可以造福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此次研討會邀請四位熱心公益的夥伴,帶來多元化科技領域、投入社會公益的實際案例。包括: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史欽泰於清大發起之「預見科技桃花源」計畫,以關懷社會為核心價值,深入挖掘各領域潛在需求,串連各方資源與技術發揮綜效,逐漸落實新桃花源社會理念;瑞昱半導體開發可偵測PM2.5的「空氣盒子」,與專業研究單位一同分析及提供龍山寺空氣數據,協助推動減爐減香專案,成功改善當地空氣品質;宏碁智通分享智慧交通與社福結合之案例,透過身分辨識、金流、及物聯網等技術,提高政府對偏鄉公車路線補助的效益掌握,讓社福補貼更具效率;技嘉科技打造「G-HOME技嘉永續生態屋頂」,在產品中導入友善環境材質,期有助於減緩都市熱島效應。
工研院也分享多項投入公益服務的創新科技成果,例如開發「公益志工電子登錄平台」,以資訊科技減輕社福單位行政人員的作業負擔,方便志工透過平台推薦、分享活動,提高志工參與率;結合集塵設計及氣幕技術的「香爐煙霧淨化處理裝置」,幫助竹北蓮華寺淨化空氣,有效移除PM2.5平均效率達80%,後續還與台中浩天宮繼續合作;「主動通報救援者之公眾電擊器警報系統」與現有公眾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AED)設備搭配使用,讓救援者以APP快速完成緊急救護通報、並精準定位及縮短尋找AED時間,提高病患的存活率。
研討會現場也舉辦公益特展,展示工研院多項科技公益成果,包括:在短時間內能淨化海水並符合飲水標準的「可攜式海水淡化救生裝置」;推廣科普教育,帶領原住民小學生體驗AI人工智慧與綠能科技;運用科技成果,支持偏鄉兒少「永續生活設計師」種子人才培育。並有很多工研院同仁投入多項志工服務,包括:輔導社福庇護工場制定生產流程規範,提升工場競爭力;「布可回收,舊材新造」計畫鏈結國內紡織成衣大廠,推廣舊衣及庫存布舊材新造的循環概念,製作輔具教材贈與伊甸基金會等早療機構使用,展示科技運用在公益服務的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