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委員會新竹縣政府為復育海洋環境資源,由海洋委員會補助經費新竹縣政府37萬元辦理新竹縣海域生態復育「109年增進漁業資源魚苗放流活動」,今(4日)縣府委託財團法人臺灣海洋保育與漁業永續基金會於新豐海岸線一處舉辦放流四絲馬鮁魚苗活動,期能增加漁業資源,提昇漁民收入,並增加海洋生態系之生物多樣性。本次共放流20萬尾長度5公分以上的四絲馬鮁,選擇具有生態修復功能且為中低生態位階之魚種四絲馬鮁,於適合地點放流,藉此提升新竹縣沿近海域漁業的資源量,及健全海洋生態系的生物結構。

縣長楊文科表示,希望藉由放流活動能夠提升社會大眾重視海洋環境的保育,並增加海域生物資源,達到知海、惜海之目的。本次放流魚苗預估為漁民帶來經濟效益,假設以50位漁民捕獲2000尾計,每尾200元,預估總計收入2000萬,漁民平均增加40萬元以上受益。

農業處說明,四絲馬鮁俗稱午仔魚,主要棲息於砂泥質海床,包括沿岸、河口、紅樹林等半淡鹹水海域,是常見食用魚類,具高經濟價值。在運輸魚苗時,運輸車皆配備供氧設備,並依氣溫調節水溫,使魚苗從養殖場所放流到海洋的損耗降至最低,並經專業評估後採取人力傳遞水桶放流方式,以提升放流後存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