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疫情延燒影響了全球,更多人比過往能意識到,地球在各個層面都是息息相關的。在疫情稍緩之後,非常適合重新思考:我們與地球、食物、自己的真實關係。如能有意識地選擇「善待人和土地的好食物」,將會是一個好的開始。
「身土不二」出自中國的佛典。主要的意思是:我們和環境是沒有分別的。自己是環境的一部份,同時也被環境滋養。如我們吃的食物,每一口飯菜的背後就像一個密密麻麻的網,從食物的源頭連結許多人事物的付出。到底要用什麼樣的態度吃?以及如何再回饋到這個大地?其實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重要的課題。
近代日本與韓國都曾以「身土不二」作為支持本土生產食品的口號。在台灣,亦會看到一些有機友善農場或採用良善好食材的店家,運用它來表達自身態度。事實上,台灣推動有機友善耕作的經驗也超過三十年,而在花蓮有一群實踐者理解:「農業的目的不是大量生產,而是滋養生命。」而他們的故事,都記錄在《身土不二,從吃開始:尋找善待人與土地的好食物》(遠流出版,9月1日上市)一書中。
書中,除了分享生產好食物者的故事之外,還有用心銷售、用心料理的人,把「每一口飯菜的背後就像一個密密麻麻的網」的那張網拉開來,它可以探索的面向極豐富多元:有機友善農法不只單純的不灑農藥、不施化肥,經由書中實例還可認識全台灣目前10種重要的有機友善農法與治理技術,包括樸門永續農法、秀明自然農法、BD生機互動農法、共耕、計畫生產等等,你將會感動於小農如何運用智慧,因地制宜嘗試不同的生物治理方式,產出當季的美味好食物、照顧好我們共享的地球。
一般食材都是通過果菜市場批發,有機友善食材的銷售管道可是五花八門,7項不同特色的食品產銷推廣行動案例,有機門市、網路宅配、小農市集、慶典活動、食農旅行⋯⋯。不只讓消費者可以安心知道我們吃的食物是哪裡來的,還增加了人際互動的溫度。
至於如何「好好的吃、吃的好好」,書中鼓勵每個人都可以找到適合的方式與路徑。學校老師與農夫都在為食農教育盡一份心力,社區居民也可以用共食來推廣好好吃飯的樂趣以及促進人際關係,達人帶你逛當令市場,餐廳不只做美味也顧到健康。書中並附上近30道料理食譜,自己在家做餐也能品嚐美味。
一般人也許想像長時間與農作物在一起的農夫,應該是含蓄不擅長言辭的。然而書中介紹的花蓮的這一群實踐者很特別,他們平日以有機友善耕作的方式善待人與食物,農閒時也接待體驗行程,他們原本是科技業、服務業、老師、社工,甚至是修行者,對於人與環境充滿關心,所以很希望能跟大家一起來關心「吃」這件事。
他們深知「從吃開始很重要」,願意認識食物的來源,就越能善用選擇食物的權利;未來不論在市場購買食材、或是餐廳點餐,就能更清楚如何選擇。「我們支持友善耕作的農夫們,也就參與了滋養其他生命的行動。」這樣的好循環,人會健康、土地也一樣。
●新書介紹
書名:身土不二,從吃開始:尋找善待人與土地的好食物
作者:寫寫字採編學堂
寫寫字採編學堂是由資深編輯人王玉萍所成立開辦,與居住花蓮的年輕人合作,每年關注一個議題,以出版、展演活動等方式化為行動。曾出版的作品有:照顧流浪貓與植物的《走進22間店》、探討沿海道路拓寬影響保安林生態與社區的《海那邊的193》、生活與工作結合的在地產業《自宅職人》、依海而生的沿海漁業與社群的《海有・島人》等,以及推動本土良善飲食文化的《身土不二,從吃開始》。
上市:2020年9月1日
定價:399元
推薦人:李惠貞(獨角獸計畫發起人)、番紅花(作家)、蔡珠兒(作家)、劉克襄(作家)、韓良憶(作家)
●身土不二好食節 系列活動
【好食市集】
時間:2020.9.13(日) 10:00-18:00
地點:華山1914文創園區 中三館前廣場
內容:邀請花蓮當地的實踐者,以個性攤位呈現市集獨有風格,傳達其對土地的友善理念和心聲;同時設計音樂演出、達人導覽、攤主分享等精采節目,拉近與消費者的距離。
【《身土不二,從吃開始》新書講座】
時間:2020.9.13(日) 13:30-16:00
地點:華山1914文創園區 中三館2F拱廳
內容:本次講座,除邀請王玉萍(寫寫字採編學堂創辦人)分享本書的創作背景外,同時也邀請了吳水雲(光合作用農場主人/BD農法亞太地區授課講師)、廖美菊(采菊園生態農場負責人/花蓮樸門永續生活協會召集人)與鍾雨恩(天賜糧源負責人/穀稻秋聲山谷草地音樂節召集人)等三位共同擔任主講,希望大家一起來關心「吃」這件事,從認識台灣的友善耕作如何連繫人與土地的關係外,進而讓有機友善的食物走入你我的廚房、躍上你我家裡的餐桌。
【好食選品店】
時間:2020.9.20-11.15
地點:華山1914文創園區 中4A-2館
內容:為期一個月的期間限定選品店,以「農村自己家」的形式讓大眾認識「吃」在我們生活中的美好。並規劃五場職人開講,由策展團隊分享因為對土地與食物的關愛而展開的旅行、慶典、公益、市集。
更多活動訊息,歡迎加入「身土不二 從吃開始」粉絲團(可掃QRCode加入)
文、圖/由作者方提供,或取自作者方粉絲專頁,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