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因著對陶的喜愛,舟車勞頓,千里迢迢去了大禹封國的所在,瀏覽以鈞瓷為主題的禹州鈞官窯址博物館藏品,雖然該館不在高山,地也不算偏,外地卻不易往至,清晨出門深夜歸,交通上的時間遠超過看展數倍,可真是累死自己了,好幾日才緩過勁來。也是到了博物館,親眼見過,方知最美的古鈞瓷就在咫尺的台北故宮裡。
後來回想,為何這次感到特別的累呢?思來想去,不得不認清年齡的現實,無論是體力還是心態,都此一時彼一時了。這一遭也由著一些因緣, 深刻體認到生命的有限,不得不問自己,以後還為了一些喜愛的事物,這般苦行勞頓嗎?
心底浮現的答案,不禁令自己苦笑,另一方面又雀躍,湧起更加好好珍惜時光,將有限的生命噴灑在真心喜愛事物上的念頭,因此回過頭來,重拾擱置許久的興趣,在有限的生命時光裡,把握當下。
有限的東西與每個人息息相關的,除了生命之外,另一項是地球資源。今日便利的生活可以說是建立在過度耗費地球45億多年的蘊藏上,過度消費、過度生產是個惡性循環,每每在垃圾堆中看見根本未拆封的東西。走進民藝收藏者家裡,聽他娓娓道來每一件收藏,竟然來自有些人家裡扔出的舊物,經他巧手修復,成為有文化價值的老件。
而在產業界,國內不乏創新思維或技術的團隊, 從垃圾堆中淘金。「垃圾只是錯放位置的資源!」初次聽到這種說法時很受震動,近年來無論是官方還是民間,有愈來愈多人將這句話落實,致力研究開發各類廢棄物回收再利用的技術、模式,環保的同時也維持著生活的便利,甚至進而發展出新的生活、消費方式。
例如循環經濟,廢棄物回收再生是其推動的基礎,科技的精進則促進再生應用的發展,回到市場面來看,有一項值得關注及參與的新商業模式,是以使用代替擁有的「共享經濟」,當愈多消費者提出租賃的需求,共享經濟愈蓬勃,就會促進廠商以延長產品壽命的方式來生產、維修及交換,這也是我國現正推動的「廢棄物資源化」重要策略之一, 以生產者保留所有權的思維,來帶動「生產者延伸責任制」。相信看了這期的報導,你會發現,「垃圾」與你想的不一樣。
遠行後回到島內,發現其實台灣的珍寶不少,除了故宮之外,大稻埕和水金九也是我很喜歡的兩個老地方,每隔一段時間去晃晃,都會感受到由文化蘊養厚實的老味道之上,不斷煥發新生息。
這一期【玩食風尚】規劃了一個新鮮的想法,以徒步的緩慢移動,走進當地的一段小旅程,聽著老故事、看著老建築,見證時間的歷程、品嘗在地傳香百年的私房口味;依循前人的腳步,回到旅行最原生的方式,一日散策新提案,發現這熟悉又陌生的老地方,不一樣的厚實內涵與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