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技/生命科學、大數據、5G及人工智能主導創新領域

香港2020年3月16日 /美通社/ -- 畢馬威針對全球科技領導者進行年度調查,發現中國四個大城市,包括上海、北京、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深圳,均躋身未來四年科技創新樞紐20強之列(矽谷/三藩市以外)。 

2020年畢馬威科技行業創新調查》已踏入第八年,有來自12個國家共800多名全球科技行業領袖參與,當中包括110名來自中國的受訪者。數據顯示,上海和北京仍位處10強領先科技創新樞紐之列。香港排名由第12位上升至第10位,而新上榜的深圳本年排行第17位。新加坡的排名由第7位上升至第1位,而去年排第1位的紐約今年則跌至第5位。

在國家層面上,有13%的受訪者認爲中國是最有望開發具全球影響力顛覆性科技的國家(較2019年的17%有所下降),與印度並列第2位。美國則排行第一,有28%(較2019年的23%有所上升)。受訪者認為,鑑於美國目前在科技和知識產權方面對中國的態度,中國必須花更多的時間和資源開發自有的國內創新生態系統。

中國各城市似乎正在奮力迎難而上。報告指出,隨著中國持續將深度科技創新視為國家重點,中國各大城市亦各自在不同的技術創新領域上發展。 

例如,北京正迅速冒起成為軟件和平台業務的領導者,並繼續致力建立及加強其5G、量子計算、生命科學、光磁、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能力。 

同時,上海在生物科技領域處於領先地位,並繼續建立並加強其在半導體、人工智能和新一代資訊科技(包括航空、大數據和區塊鏈)領域的能力。 

深圳在硬件、嵌入式系統和5G 領域均處於領先地位,同時繼續建立和加強在新材料、半導體、可再生能源、生物科技、人工智能和嶄新製造領域的能力。不少深層科技公司均是於深圳發跡的。

畢馬威中國科技行業主管合夥人吳劍林表示:「北京已經建立一個成熟的科技和創新生態系統,擁有大量的跨國和國內研究機構,上海則受惠於其完善的金融服務中心、物流網絡和跨國公司的生態系統,兩個城市均有源源不絕來自知名大學的人才。而正蓬勃發展的深圳科技樞紐亦擁有成熟的市場環境去孕育深層科技公司的成長。」

在香港,人工智能、生物科技、金融科技和智慧城市是關鍵的發展領域。已加強城市的內部經濟聯繫成爲智慧城市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在支持初創企業、成熟企業和政府合作方面。

畢馬威中國香港區新經濟市場和生命科學主管合夥人朱雅儀表示:「香港政府正支持和推廣企業家生態系統,同時利用香港成熟的國際金融體系和先進的物流行業推動實質改變。展望未來,公私營界別共同創造和合作將在香港智慧城市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目前,香港已計劃在落馬洲河套區進行大規模投資,與深圳攜手將該區發展成為科技和創新樞紐。此外,香港的初創企業可透過與其他大灣區城市跨境合作,進一步發揮潛力。

畢馬威中國香港區科技行業主管合夥人利安生Anson Bailey表示:「香港作為初創企業樞紐的地位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企業家來港發展,同時香港亦是初創企業的重要研發中心。由於香港在經濟上與眾多市場緊密相連,初創企業有潛力運用大灣區其他地區的資源進行研發,並利用東盟國家作為投資目的地。」

關於畢馬威中國

畢馬威在中國內地、香港和澳門營運的成員所及關聯機構統稱為「畢馬威中國」。

畢馬威中國在二十一個城市設有二十三家辦事機構,合夥人及員工約12,000名,分佈在北京、長沙、成都、重慶、佛山、福州、廣州、海口、杭州、南京、青島、上海、瀋陽、深圳、天津、武漢、廈門、西安、鄭州、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在這些辦事機構緊密合作下,畢馬威中國能夠高效和迅速地調動各方面的資源,為客戶提供高品質的服務。畢馬威是一個由專業服務成員所組成的全球網路。成員所遍佈全球147個國家和地區,擁有專業人員超過219,000名,提供審計、稅務和諮詢等專業服務。畢馬威獨立成員所網路中的成員與瑞士實體 -- 畢馬威國際合作組織(畢馬威國際)相關聯。畢馬威各成員所在法律上均屬獨立及分設的法人。

1992年,畢馬威在中國內地成為首家獲准中外合作開業的國際會計師事務所。2012年8月1日,畢馬威成為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中首家從中外合作制轉為特殊普通合夥的事務所。畢馬威香港的成立更早在1945年。率先打入市場的先機以及對品質的不懈追求,使我們積累了豐富的行業經驗,中國多家知名企業長期聘請畢馬威提供廣泛領域的專業服務(包括審計、稅務和諮詢),也反映了畢馬威的領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