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從事諮商工作的關係,常會接觸到許多單身者,他們抱怨自己的焦慮、痛苦、擔心及懷疑自己,甚至全都歸因於自己的單身身分;當然,我也會遇到許多已婚者述說自己的焦慮、痛苦、擔心及懷疑自己,並且歸因於自己的另一半。

「為什麼我無法結婚?」
「為什麼我一定要結婚?」
「為什麼我無法回到單身?」

這些都是我會被問到的問題,而這些問題真的難倒我了,在深刻同理他提出疑問背後的心情,並認真的與他討論他自己怎麼想之外,任何歸因於天意、運氣或是社會現實等等的回應,都不是他想要聽到的答案,他當然早已知道。

有一次,在某位抱怨婚姻的來訪者情緒已被調節下來,可以進行一些理性思考時,我便與她討論「我需要」與「我想要」的話題。
她原本因為父母觀念影響,選擇了一位老老實實的工程師老公,學歷薪水都算不錯,想到自己也並非是願意拚搏事業的女強人,嫁給這樣的老公可以衣食無虞, 這是「她需要」。

但是婚後,老公的無趣超過她想像,換了新款韓製耳環晃來晃去,他也沒發現;受到朋友的奚落後,尋求老公安慰,他卻說「這有什麼好生氣的」!看看老公,再看看周邊其他男人:溫柔的暖男髮型師,總能第一時間發現她臉上的細微修飾;健身房的猛男教練,常常不吝提供肯定、安慰、激勵,這些時刻都讓她覺得自己真正被在意。雖然一直提醒自己千萬別出軌,但是心裡卻對老公愈來愈不滿,也愈來愈常找他吵架。

因為,「她想要的,沒有被滿足。」所以這到底是誰的問題呢?若來談的是抱怨的這位,我會與她討論,還記得為什麼選擇現在的伴侶嗎?當初的「她需要」的條件對方都還有嗎?當時選人時就沒有當作優先考量的條件,婚後再來要求,是否合理?當然,人永遠有重新做選擇的機會,她也可以為了自己現在的需求而重新考慮婚姻,但是她要為自己的改變負起責任來,而非怪罪另一方。

還有一個狀況是自己沒有覺察對方已經提供了「我需要」的東西,一直著眼於對方沒能滿足自己「我想要」的項目。比如說,工作忙碌的老公很「需要」工作穩定的老婆能夠多做些家事,而老婆一直以來也都默默做著洗衣服換垃圾桶買衛生紙等等瑣碎家務,但老公從沒發現家中為何衛生紙都不會有用完的一天,從沒注意到洗碗精用完了總會有一瓶在儲藏櫃等著;反倒述說著,為何老婆總不能花時間在房事上,或是多花些時間跟婆婆打電話?

在婚姻中,很多時候我們都不自覺於自己的「需要」已獲滿足,一味地衍生出許多「想要」,希望對方能夠滿足,是不公道的。我們要練習一種已婚狀態下的估價,是公平看待(看到)對方貢獻與自己付出的對價練習,這裡的公平指的不是夫妻平等,而是對「我需要」和「我想要」的公平計分。

若你是抱怨的一方,請練習努力公道的估價(很抱歉我用這麼現實的用詞來形容);但若是被抱怨的一方,也請了解,伴侶的「想要」對他有多重要,多多少少得勉力做到一些,不是你不夠好,而是為了對方需要,至少要有努力嘗試的心意,而非嗤之以鼻。(以上老公老婆腳色互換皆成立喔!)

 

摘自《科技生活雜誌》2019年10月號217期  

 

(Photo by Johnny Cohen on Unsplash)

 

馬度芸

馬度芸諮商心理師(諮心字第1978號),專長為夫妻諮商與衝突處理、EFT情緒取向伴侶諮商、職場人際與生涯探索、企業主管教練式諮商、情緒管理與壓力調適、親密關係工作坊帶領、同理心培訓企業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