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先生看到健康檢查上唯一的紅字,不懂長期注重健康養身的他,為什麼血脂肪比去年還高?醫生詢問吳先生生活飲食習慣是否有什麼改變,吳先生才想起他看新聞說多吃堅果有助身體健康,所以養成了每天吃堅果的習慣。明明許多研究顯示堅果擁有不飽和脂肪酸,可以促進心血管健康,也能有效減少罹患心血管疾病和心臟病的死亡風險。為什麼吳先生吃堅果後血脂變高,健康風險變大?
美國商業資訊新聞9月中公布全球堅果市場的發展,2019~2023年全球堅果市場經濟規模將繼續提高六個百分點。全球吃堅果、用堅果,幾乎是蔚為流行的健康風潮。台灣的堅果原料即使都仰賴進口,這波風潮吹入也使台灣民眾對各種堅果知識有越來越的了解。
根據衛生福利部(簡稱衛福部)「每日飲食指南」公告指示,堅果種子類的每日建議食用量為一份,每份含脂肪5公克、熱量為45大卡。換算成每日可食用單位來說,大約是一茶匙的量,相當只能吃杏仁5粒或核桃2粒,食用數量其實需要審慎控制。
▲衛福部「每日飲食指南」公告指示
民眾買堅果習慣先比單價克重數
網路PTT省錢版一篇文章「堅果要怎麼買比較便宜?」,引發網友大量留言議論。有人表示「美式大賣場的堅果快變成奢侈品」「要看成份比例喔,腰果跟杏仁果比較便宜…」「堅果最便宜差不多也是1克1塊」……顯現了大家買堅果都會先比價,克單價越低感覺越划算。
但許多人其實會忽視堅果的種類、成分比例,以及製造方式。舉例來說,市售調味堅果熱量高,尤其是核桃、開心果、腰果是市面最常見的調味堅果選擇。本身熱量較高的核桃若是用糖類調味加工,吃四、五顆就相當於半碗白飯的熱量。
▲價格比較表 (嚼世好堅提供)
不只注意堅果的品質 更要注意堅果的加工過程
近年民眾對堅果的購買選擇有概念:買無調味堅果比有調味堅果更健康。但大多數的人並未注意堅果的成分標示,透露了堅果的加工方法可能會使你「越吃越胖」。市場上百分之五十三的無調味堅果,還會多一個成分「油」,是一般大眾會忽視的事。會標明油的成分,代表堅果的加工過程有可能是高溫油炸,或是噴薄油高溫烘焙,兩種加工方式都能使堅果表面達到金黃色外觀,並有酥脆的口感。
為之驚人的是油炸堅果,有飲食媒體曾報導油炸過後的堅果吸油量是37.5%,代表這種使用油加工的堅果特別容易吸收多餘油脂,不僅讓堅果的重量隨之提升,也能讓業者達到產品的最佳經濟利益。也因此多了成分是「油」的無調味堅果,才可能是堅果時而出現健康惡名的元兇。
▲無油烘烤的堅果才是最健康的堅果 (嚼世好堅提供)
注重食品包裝 才能真正吃到堅果的新鮮
堅果市場最常見的堅果包裝,大多是使用夾鏈袋,其次是壓敏片封口的罐裝堅果,兩者都有風險,那就是可能吃到「油耗味很重」或是「氧化變軟」的堅果。使用夾鏈袋包裝的通常都是傳統市場的堅果,甚至沒有脫氧也沒放乾燥劑,沒有考慮堅果妥善保存性,店家只是交代民眾堅果拆封記得放冰箱保存。
《嚼世好堅》的創辦人吳昆儒則是認為講究堅果包裝,才是真正落實為消費者的健康把關,而非只是用廣告行銷口號倡導吃堅果擁健康。
吳昆儒表示,堅果罐如果使用易拉罐封口,可以提升對氧氣的阻隔性。脫氧劑在密封空間可透過化學反應吸收容器內的游離氧和溶存於食品中的氧,進而防止食物油脂的氧化、色素的變色等問題。食物在無氧狀態(氧氣濃度低於0.1%)下,對真菌(酵母、黴菌等)有顯著抑制的作用,脫氧劑可抑制這些微生物的生長,加上乾燥劑吸收食品包裝中的濕氣,讓食品保持乾燥,兩者同時達到堅果保鮮的目的。
聰明消費者在掌握這些應該了解的購買指標後,選購堅果品牌就能更得心應手,避免因成分和製造過程對堅果有了誤解,保持聰明購買不吃虧的從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