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行之有年的「地球一小時(Earth Hour)」活動,臺北市今年是第6年響應這個活動,今(3/30)日與荒野保護協會合作,在萬華區青年公園共同舉辦,並與新竹新瓦屋、臺南正興街、宜蘭羅東倉前街等其他3個活動現場同步邀請民眾參與。晚間八點半的關燈重頭戲,全臺有7個縣市響應「關燈一條街」,加上線上承諾登記的單位團體,將逾800個單位同時關燈響應,其中更不乏大型連鎖企業,顯示全民對環保議題的重視及用心。根據臺電提供數據顯示,去年在關燈的一小時中,全臺用電減少約10萬度,相當於5.27萬公斤碳排放量。


臺北市政府副市長彭振聲表示,根據統計,臺灣人口僅占全球0.34%,但每年碳排放量卻占全球0.77%,全球排名第21位;每人平均排放量約為10公噸,全球排名第19位,超過全球平均的兩倍,顯見我們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臺北市政府希望藉由推動節能與生態友善城市政策,鼓勵全民動員落實節能減碳行動及維護生物棲地多樣性,提高對抗極端氣候的韌性及氣候災變的復原能力。

藉由與荒野保護協會共同舉辦這次「地球一小時(Earth Hour)」活動,一起呼籲全體市民培養「世界公民使命感」,打造臺北市成為低碳永續、萬物共存的生態都市,利用公眾與媒體的力量喚起民眾的意識和行動,讓更多人關注因為氣候變遷、全球暖化所造成生物多樣性減少等生態環境議題。


公園處兼代處長陳榮興表示,生態城市是柯文哲市長的施政願景及目標,「公部門資源有限,民間力量無窮」,本次地球一小時活動呼籲將節能愛護環境生態的精神落實在生活中的每個層面,並且持續進行,成為生活的一個習慣。公園處自105年起推動公園生態化政策,與荒野保護協會、七星環境綠化基金會等關心環境、生態保育議題的非政府組織合作,進行公園生態友善化施作、環境教育推廣及志工培訓課程,未來也將藉由公民參與、推廣生態教育觀念與棲地維護,從提升地方民眾的參與及認同開始,用實際的行動愛護地球環境。


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劉月梅表示,全世界產電方式有很多,但產岀的過程總連帶影響環境的改變,不論是空氣汙染、土地使用、經濟效益及生態環保等…,因此我們所需的用電量愈高,則需產電愈多,PM2.5、酸雨、綠地減少、生物棲地受到干擾或破壞的問題就層出不窮,當環境問題愈多,則對自然生態永續之可能性就愈低。面對這樣的現狀,或許我們應該開始反思,如何防止能源的過度使用及降低生產的需求。而地球一小時活動,就是從關上不必要的燈做起,這個隨手的小動作若能擴及到全臺灣、全世界的每個人身上,便能創造岀及大的節能效益,進而希望大家跟我們一起思考在關燈之外,還為地球做些什麼?


迄今臺北市已第6次辦理地球一小時活動,顯示出在共同響應推廣節能教育、環保倡議上的目標不遺餘力,而近年來公園處也積極配合市府政策,推動生態公園、復育螢火蟲、更新節能LED路燈,並致力於公園綠地系統規劃並研擬策略,提升綠覆率、擴展臺北綠色資源,期望創造臺北市永續發展的美好生活。

 

新聞來源:台北市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