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241藝術空間在開春之際推出特展《求生相》,齊聚多重面向的9位藝術家參展,包含汪紹綱、林佳儀、孫培懋、陳界仁、陳彥斌Fangas Nayaw、陳冠穎、陳曉朋、黃舜廷、湛文甫,以「反思系統與價值」、「信仰與人的關聯」、「人在社會下的生存樣態」三大面向,廣泛呈現當代人類各層面的生存現實及潛隱價值觀,並將隱微實存的議題,透過藝術家不同媒材的表現手法,引起更多人關注,展期自即日起至112年4月9日,歡迎免費參觀。
高虹安市長今(3)日出席開幕記者會,她表示,《求生相》述說全民對於疫情期間的經歷,從一開始大家對未知的恐懼、確診到死亡人數攀高,衝擊著人們習以為常的生活,但因人類求生意志堅強,開啟了新型態的生活模式,如用餐方式、人與人交流模式等。疫情歷經3年終於看到曙光,從未知到使用醫學方式來克服,及全民共體時艱攜手度過難關,直到逐漸邁向解封。這檔展覽記錄了疫情這3年所經歷的過程,透過9位藝術家運用自己專長回顧當時情形,相信在這次展覽中,能夠讓民眾得到許多啟發,並透過互動、影像方式,也讓親子、師生用不同方式來認識紀錄疫情的過程,極具教育意義,歡迎市民朋友一同參觀。
文化局代理局長李欣耀表示,人類為「求生存」被迫迎接新的生活方式,「如何生存」成為人們重新面對生活的新課題。本次展覽也呈現藝術家從「生」的創作原慾,到「求生」的生理與職涯續存,映射出藝術家在現實社會身份轉換的幽微態樣。
文化局說明,展場入口由湛文甫攝影作品作為開場,《心念投擲》系列以「捐款箱」為創作出發,將祈求慾望藉由金錢轉換出信念,對應呈現於作品後方的信仰活動中,讓信仰從裝置作品中跳脫出來,將人生生不息的慾望與信念傳遞給每一位觀者。
陳曉朋作品《二十件當代雕塑》探討觀念繪畫者對藝術體系的貫通與省思,以解構主義的普遍懷疑主義、批判性,與形而上卻學理性主義分析,反思過去藝術上對美的追求,在今日究竟變成什麼模樣。擅長參與式藝術行動的陳冠穎,藉由舉辦「無家者」繪畫工作坊完成本次作品《那些被遺忘的美》,以繪畫、詩性的文字和影像,揭示流浪者生命故事。
黃舜廷作品《五橘宮筊子機》轉化民間信仰中的問卜儀式「擲筊」,將賭博用的角子機重新改裝,並於前方放置個人式跪墊,藉此透過投幣式的博奕行為呼應傳統習俗中擲筊的許願儀式,揭發隱藏在兩個具有相似性功能的行為背後,關於人類慾望本質的驅力與動機。
陳界仁作品《星辰圖》及《中空之地》回應兄長於失業困頓的期間,經歷憂鬱症、自殺、獲救後生命經歷復歸的生活,引起觀者對命運以及生存狀態的深刻反思。林佳儀作品《意念的物質化》將民眾描述、繪畫的神明印象,用「蠟」雕刻出來,這些再詮釋的潛在意識,指涉人對信仰的執念及心靈寄託的想像。
孫培懋作品《壅塞的交通及心靈》及《我曾想像著自己就是幽暗深海裡的那條魚》,反映人們在疫情爆發時心中孤獨無助及如同困於壅塞交通中的心理不安。汪紹綱的《虛擬彌賽亞》動力裝置作品,引用聖經中光出現後世界的萬物將漸漸甦醒誕生,透過彌賽亞報佳音形式,表達人們在疫情後對於未來抱有期待與希望。
陳彥斌作品《外帶!怎麼打包?》利用食物與聲音的饗宴,串起社會不同面貌的雜食故事,觀者藉由開啟一個個食物保鮮盒,來窺探食物背後的暴力祕辛,期待喚起觀者反思這些遊走在合法標準邊緣的食物成分,其實已經安然放置於社會系統之中,成為習以為常的暗面。
最後一個展區,以9位參展藝術家的訪談紀錄片為展覽做總結,透過影像由藝術家親自說明作品傳達的理念與議題,並分享對於「生存」的認知。《求生相》展覽即日起至112年4月9日於新竹241藝術空間展出,期間將舉辦多項推廣活動,歡迎民眾參與,更多活動訊息請上「新竹241藝術空間」粉絲專頁(www.facebook.com/hsinchu241/)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