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橋1、2年級不插電的AI課程,培養邏輯思維能力;3~8年級的創客課程,分上學期資訊課,下學期手作課來進行。

 

前面我們看了一些體制內的教改與教學現場的實例,近年在國內各式各樣另類、體制外的教育百花齊放,從STEM到STEAM,從9年一貫教育到12年國教,面對未知的未來世界,培育未來的人才,「創新」顯然是其中關鍵,也是帶動產業發展的催動力!這篇我們走入具有創新理念、行動、教學或經營的學校,一探這些創新的教育與作法。


康橋國際學校 培育關懷全球素養

「從未來世界的改變及其快速來看教育,我們的孩子未來絕對不會只是台灣的孩子,而是全球的人才」,康橋國際學校(以下簡稱康橋)新竹校區校長楊美伶開頭便指出國際化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因此,首重培養學生的「全球意識」,讓孩子具有關懷全球的素養。

其次是「解決問題的能力」,因為很多事物快速改變、很多行業快速興衰,要讓學生有意願且有能力快速解決問題;第三「正向態度」,才能迎接不斷改變的未來,這也是康橋非常重視的特質。

所以學習不再是記憶式、填鴨式的教育所能滿足,康橋新竹校區從小學到中學,各領域的課程都從問題出發,教師給出一個問題,學生先思考,彼此分享想法,提出問題,甚至質疑,由此培養獨立思考、批判思考的能力,這樣的教學節奏,讓學生獨立思考、聆聽、回應、統整,有時是獲得共識,有時是在過程中擷取,進而調整自己,這樣的學習才能進步。

康橋為英語課程打造模擬實境的環境「英語村」,圖為新竹校區校長楊美伶(右)、教務處主任許麗瑩(中)與國際處主任倪瑋君(左)在模擬飛機的康橋(KCIS)航空號前合影。


課程重跨領域+動手做

康橋國際學校新竹校區的優勢,在於國際班固然較易自由發展課程,雙語班依循教育部課綱,透過教師備課做到學科間跨領域教學,例如將資訊與科技結合的創客課程,自民國105年設校時即開辦,強調學生動手做的能力,像是做一輛自走車,需要用到程式語言、機械原理、數學知識、美學……就學這些知識,從應用去回推學習,將學習到的知識把自走車做出來。1至9年級學制的規劃,有利於發展課程的一貫性與統整性。

9年一貫的教改問題,在於統整不易,加上有塊考試的大石頭壓著,老師與家長們都很難擺脫課程進度的束縛,要在學科內跨領域實非易事。

康橋特地購入銀行退役下來的提款機,設計可在校內兌換文具等獎品的康橋幣、提款卡(學生證)及護照,打造模擬銀行的環境,讓學生透過扮演銀行各種角色與業務來學習。

 

動手做的能力,是當前全球教育趨勢,因此教育不僅是知識技能的學習,而是將知識技能學習起來應用到生活中的能力與態度,楊美伶點出,「這也是全球與教育部如此強調的『素養』」。

中學生比小學生更多主見與想法,所以康橋提供更多元的課程,讓學生去探索,給出空間讓學生在不同學科間展現其長才,並開設相關的社團活動,讓學生去接觸或強化、優化,為讓學生可以有更好的選擇,若是學校缺乏的師資,也可以外聘,目前新竹校區社團有30多個,每個社團至少6人以上。

康橋透過各種課程與活動實施,由孩子訂自己的學習目標。圖為新竹校區舉辦相撲自走車造型設計比賽,進入決賽的作品。


探究式學習 在實境中應用

「康橋未來技能」規劃從1~6年級的跨領域課程,是從STEAM發展而來的探究式學習,例如2年級讓學生造船,需學習浮力,透過教師帶顆大西瓜測試浮力,引起學生學習動力與興趣。

浮力教學,老師帶顆大西瓜到課堂實際測浮力,引發學生的好奇與興趣。

 

康橋新竹校區與其他美國學校最大的差別,在於學生從小在雙語的環境下浸潤學習,打穩中英文雙語的底子。學生到國中時,可以依以後要在國內還是國外升學進行分流,選擇讀雙語班或是留學班,9年級後還可選擇往林口或秀岡校區念高中。

對於108新課綱強調的適性教育、以學生為主體、引發孩子的興趣等等,在康橋早已透過各種課程與活動實施,由孩子訂自己的學習目標,並且致力營造安全溫馨的學習環境,讓學生願意並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教師從賞識學生出發,讓孩子樂於上學。康橋的辦學理念,從家長們的回饋,以及上下學時間校門外愈排愈長的接送車陣中獲得肯定。

爬雪山、合歡山等菁英活動,是為帶學生走出溫室,鍛鍊遭遇困難永不放棄的毅力。圖為出發前的大合照。

 

摘自《科技生活雜誌》2020年1-2月號220期 圖/黃國倉攝‧康橋國際學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