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不知道,很多醫材創新或改良都來自醫生需求的反饋。
台灣醫療技術在國際間早已享有盛名,亞洲區排行第一、全球第三,而全球前200大醫院中,台灣就占了14家,僅次於美國及德國;因此國內的醫療和手術許多都是國際級的,甚至與世界主流同步,相對而言,他們因為醫療現場所產生的需求反饋,對於創新研發的醫材產品更是具備相當的價值。
數位醫療科技 台灣具備發展優勢
根據市調機構Frost & Sullivan預估,2019年全球數位醫療市場規模為1,470億美元,2023年上看2,200億美元,2019-2023年預估CAGR達12%,可見數位醫療在近年已經成為新趨勢。台灣因為健保及就診制度完善、醫療相關人才濟濟、政府首長亦具有生技及醫療相關背景,立法機構也有關切未來醫療發展的民意代表,在推動相關政策時往往不遺餘力,公、私部門的種種條件,都是形塑台灣發展數位醫療科技的絕佳優勢。產品被開發後的價值,並不在於產品技術本身,而是在如何為系統整合帶進解決的方式,以醫療來說,這是極度仰賴第一線人員的觀察,他們必須看到病患的需求,和整體醫療體系的待改善之處;推展至醫療器材產業,負責臨床的醫生便是最能夠掌握關鍵要素者。問題的現場,就是創新機會的現場。

台灣發展醫療科技產業的最強大優勢,就在於人才濟濟,隨著醫生的工時越來越長,所得卻不見得正向增加,醫材新創,顯然是站在第一線的醫生與接觸臨床環境的人才,可投入的最佳發展方向。與此同時,讓醫療需求被滿足,更是完善台灣醫療產業,不可或缺的環節。
走出診間不單打獨鬥 UNC創新平台 醫療創新的好夥伴
但醫療器材的創業門檻高,尤其醫療法規嚴格且各國規定不同,醫創產品往往必須達到百分得標準後,才得以問世,所以如果一開始沒有完備規劃作業,失敗率也會隨之提高。要達到一百分的要訣之一,就是找到瞭解醫創產業、具備成熟發展經驗與清晰行銷模式的合作夥伴,才能減少繞遠路,找到成功的商業模式,這也是Unmet Need Club創新平台(UNC)創立的核心。

舉例來說,益安生醫就是一個成功的案例,益安生醫授權國際大廠,已經建立台灣第一個成功案例。
UNC創辦人洪一平董事長表示,以他過去的經驗,他發現,醫生常常遇到問題,知道可以怎麼解決,卻沒有時間和資源去將創意商品化。甚至醫生自己申請計畫,計畫送出後,發現大家都在做類似的開發案,或是醫師與教授合作,開發高端技術發表文章,但終究走不出實驗室,高端技術最後束之學術高閣,或是遇到醫生出題給台灣廠商,因廠商能力不足,甚至資金不足而作罷。
UNC共同創辦人湯孝威博士認為,太多理由和原因讓一個好的創新模式還沒出生就夭折。因此,他以如何能運用開放式創新共同選題、共同投資、共同獲利作為思考主軸,創立了Unmet Need Club創新平台(UNC)。
湯孝威博士進一步解釋,醫療器材創新要有經過可行性評估的未被滿足的需求(Unmet Need),所以需要創新思維的醫師。此外,也要有經驗的人將未被滿足的需求(Unmet Need)轉化成為產品IP與數據Data,這部分就需要借助生醫經理人的專業。

▲(由左至右)醫晟生醫 蔡逸洋總經理/生醫經理人 王俊傑博士/生醫經理人 黃道平先生/UNC創辦人 洪一平先生/生醫經理人 柯錦和博士/台科生技 顏少臣總經理/生醫經理人 湯孝威博士
UNC運用醫療科技創新流程(Biodesign)的方法,進行可行性評估產出最好的「未被滿足的需求」(Unmet Need),同時UNC也擔任天使投資人(Angel Investor)投資醫師和生醫經理人成立UNC新創公司,以The Foundry的方法導入顧問加值加速新創公司。
Unmet Need Club創新平台 傳承成功的商業模式
湯孝威博士指出,UNC就像一個創新醫材探險隊,用大家的智慧、資金、時間、經驗一起合作找出寶藏,獲得成功商業模式的菁英俱樂部。
基本上,創新平台(UNC)的運作模式,分為五個階段:分別是UNC公開說明會、UNC可行性評估、New Co.種子輪、New Co.天使輪,最後則是出場。
湯孝威博士表示,UNC公開說明會一年舉辦兩次醫學會演講,為了招收創新思維醫師及生醫經理人加入,內容有三部分,將以1.說明UNC緣由及運作模式2.說明共同決策、共同投資、共同分享機制3.說明IP、DATA、Valuation創新核心知識及技術為主。

而為了產出可投資「未被滿足的需求」(Unmet Need),UNC可行性評估內容有四部分,包括1.醫師提案前須送出美國Provisional臨時申請案2.參加者簽署NDA3.由提案醫師說明問題及概念4.運用UNC跨領域進行腦力激盪與風險評估。
至於到了種子輪及天使輪,基本上會先成立公司,由提案醫師和生醫經理人優先投資,並與提案醫師雇主簽署技術移轉合約,或由苡樂旗下技術公司接手開發,以建立新創公司的基礎核心價值即營運計劃書為主。
天使輪則是由UNC團隊共同投資,並透過人脈引進合適人才,由UNC網路提供專業顧問服務,醞釀能量連結技術與量產,以建立團隊及IP 與Data以建立價值(Valuation)。
最後則是出場機制,如同益安生醫的成功模式,從創新醫材公司進入資本市場IPO,最後獲得合理報酬出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