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美形+更專業 藝文館舍大變身

喜歡藝文的縣民一定發現,新竹縣文化局演藝廳、演奏廳和美術館的大變身!為提供民眾更優質的藝文服務,縣府向文化部爭取前瞻計畫經費,將新竹縣文化局演藝廳及演奏廳蛻變成專業級音樂場館,尤其演奏廳從原演講廳式複合場所變身為音色飽滿的專業聲學空間。

整建後的演藝空間於10/20日以「新響開幕藝術季」系列活動正式重新啟用,至12/1日推出11檔、12場次的藝文展演,由德國首席小號演奏家,馬諦斯.霍夫專場演出、國立台灣交響樂團四重奏、一心戲劇團、沙丁龐客劇團、達康.COME、黃子軒與山平快、他拉喇叭團、泰雅學堂等國內外表演團體帶來多元的演出,滿足不同喜好的觀眾。

美術館則以白色及挑高工業風為主題,呈現乾淨明亮空間感的全新樣貌,於9月與民眾重新見面,以創新育成、多元對話、公民參與、地方美術文化典藏為核心,將各機能設施重新分區,讓場館環境與機能設施能符合美術館核心價值更升級。其中,增設了2個新場區,一是兒童美術體驗區,提供多樣的兒童繪本和啟蒙彩色拼搭積木,讓親子大手牽小手一同來看展,親子共樂;二是戶外展演區,於美術館外鋪木棧板、綠美化,提升藝術推廣、教育空間。重新開幕的美術館,以嶄新面貌服務民眾,提供美學素養學習、互動的場域。

新竹縣文化局演藝廳及演奏廳蛻變成專業級的音樂演藝場館。


推廣客家文化 藝術+旅遊啟航

走進距離美術館約600公尺、步行不到10分鐘的新竹縣政府,可以發現幾乎人人都說客語。雖說新竹縣以高達7成3的客家人口比例,成為全台最大的客家大縣,但遇到官方場合或不會說客語的人,客家人就會「自動轉彎」說漢語。楊文科上任後,對於客家語言及文化的傳承頗有危機意識,特別成立客家事務科主理客家事務,並在縣府主管會報用客語主持會議,為此還特別開設客語班。

在客家文化的推廣上也執行「軟著陸」,在周休小旅遊已成為日常的今日,在這個浪漫台三線行經路線最長的縣市,梳理出豐富的客家文化古蹟、景點,例如古蹟群密度最高的北埔鄉,家廟密度最高、坐擁「三街六巷九宗祠」的新埔鎮,都可一窺時代變遷的歷史發展,感受客家文化的氛圍。


縣內的客家人口雖占絕對優勢,楊文科以科技人的憂患意識,採軟性、更親民的方式來推廣與傳承客家文化。


今年更與客委會、桃園市、苗栗縣、台中市攜手共同策畫推動首屆「浪漫臺三線藝術季」,從台北出發到東勢大茅埔,橫跨5個縣市、10個鄉鎮市,共150公里、50件藝術作品、100場文化探索體驗,自10/19日至12/15日盛大展出。

其中新竹縣規劃有5個展區、6個場次的活動,包含北埔藝術小鎮「未來的昔日」、峨眉慢漫生活節、竹東市場浪漫好食光、內灣線鐵道美術館、鼓動茶香在關西音樂季及鐵道音樂會等,除了有知名的「優人神鼓」演出外,更可觀賞地方藝術家們展現在地文化特色的藝術創作。此際正上演著一場又一場結合地方人文與客家文化的藝文饗宴,有興趣的民眾可留意各場活動時間,親身走訪遊歷感受。

首屆「浪漫臺三線藝術季」,於北埔舉辦藝術小鎮「未來的昔日」活動。

 

摘自《科技生活雜誌》2019年11月號 218期 文/許佩玟 圖/新竹縣政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