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再回來,才發覺對於生養自己的土地有多陌生,也因為這份陌生,展開了挖掘地方故事的行動,透過這些故事逐步拼出一個與印象中不一樣的地方歷史,也因為一些機緣得以衝破人云亦云的傳說,扒開也許是更貼近真相的過往。撇開史料辯證的議題,在口述訪談的舊事中,揉雜了當事人的情感情緒,也許可能偏離了所謂的真相, 卻也因此讓地方的人味豐盈起來,這也是地方故事所以迷人之所在。

在挖掘地方故事的行動中,認識一位長年深耕在地文史的前輩吳慶杰老師,非常關注與推廣客家文化,經常帶領新竹地區金山面、伯公等導覽,前些日子梳理出新的導覽路線「108年新竹市客庄導覽-重回乙未」,在1895年清廷將台灣割讓給日本,沒問過台灣同不同意,導致日本來台接收時遭遇頑強的抵抗,其中一處重要戰場就在新竹客庄, 這場導覽帶大家重返古戰場,循著當年的客家勇士徒步奔馳的路線,走訪十八尖山、開台金山寺、五步哭山、北埔慈天宮、天水堂……等,透過走讀歷史的方式,讓更多民眾認識腳下的過往。

若自光緒五年(1879)派任首任知縣起算,新竹迄今也有140年,而事實上新竹地區的發展歷史更早,從農業時代走到科技時代,也不過數十年時間,地景風貌已為之大變,從現任的科技縣長楊文科身上即可窺見一二。他出身農家,而在科學園區管理局擔任要職30餘年,可說是看著新竹經歷的鉅變,迎向未來,要維持科技產業帶來的榮景,同時還要兼顧農村發展特色產業,實為極大的挑戰,在這個關鍵的年代,我們拜訪楊縣長,認識他為這座縣治140年的城市籌謀擘畫的未來。

這個九降風吹起、疏朗氣爽的季節是屬於新竹縣的,許多活動紛紛在各鄉鎮輪番登場,其中獲選為2019年「小鎮漫遊年」30經典小鎮之一的關西,整個小鎮漫著淡淡的仙草香氣,老街、老屋、古橋、古道……,構築成濃濃的客家風情,以及魅力獨具的地方創生人文風景,最適合喜歡慢節奏、悠哉漫步小鎮的人來遊訪了。

尋個秋風暖陽的周末假日,隨著天光行轉,哼著那首「上南片」客家童謠,來一趟浪漫台三線的山城客庄之旅吧! 

 

 

摘自《科技生活雜誌》2019年11月號 218期 文/許佩玟